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結束符號:
2008…10…26凌晨於辦公室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一、周帆素描(1)
行走著的哲學:獨自突圍的思想家
——給周帆畫像
王朔有部小說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這個比喻套用到一個人的身上最為貼切,他冷靜的外表包裹著無限的激情,他才華橫溢又有所節制。在道家學說裡,認為水火相濟是宇宙最為和諧的貫通,如果世界只有水或者只有火是同樣可怕的事情,對立的雙方支撐著世界的和諧統一,失去其一整個世界都會顯得乏味。人,即同此理。
本文要說的這個人就是激情如火冷靜似水的周帆。
從直觀的表象看他永遠是那麼的寧靜、清澈、淡定、不慌不忙,但很少人知道他洶湧澎湃的激情掩蓋下的痛苦與孤獨的內心世界。
正如一位房地產商評價的,周帆是個真正的思想家。周帆是個酷愛思考和追索的人,他的思想體系十分龐雜,他不僅僅在房地產和城市經營的專業領域上有非凡的建樹,他在社會學方面更有許多獨到見解(從他的名著《總經理詭計》、《點燃生命的春天》、《侵略崛起》等書中可見一斑)。我要說的是,周帆的思想並不僅僅停留在書本里的隻言片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拒絕文字但又不得不借用文字來表達,有限的文字不能將深刻的思考完全表達,固定的文字也經常使活潑的思想失去變化。所以不難理解他常常在言談中表示說,其實他不喜歡文字又愛文字這樣一個充滿悖論的說法。這讓我想起《道德經》裡的一句話:名可名,非常名。
他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複合體,平時寡言少語,個性內斂,當處於一群人之中時,你很難聽到他的聲音,這時他往往是個忠實的聽眾。在大多數人看來,一個性格內斂的人,一個出色的演講師,這似乎是水火不相融的兩個不同的性格主體,很難在一個人身上統一起來。然而,周帆卻恰好就是這樣一個統一體,個性沉靜,見了陌生人,甚至會臉紅,可就是他,每年應邀在全國各省市做幾十場高峰演講,並且聽課者上至省部級官員,下至普通百姓,他犀利的思想、深入淺出的講解,深受好評。
他樂於助人,富有同情心,卻又同時具有極強的防人之心;
他想賺大錢,卻又同時固守著自己的那份孤傲與清高;
他時尚前衛,思想開放,卻又慎於用行動表達;
他追求完美,卻又經常與“骯髒”的人和事“同流合汙”;
他憨厚真誠,卻又極其睿智;
……
思想家往往伴隨著孤獨與痛苦,思考的越深痛苦越大。許多思想家就是在這種無望的追索中痛苦一生,孤獨也由此而生。周帆終極的追求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所以他給人的另一印象是深不可測。總之,他決不是一個簡單快樂的人,他不允許自己糊塗地生活。他說自己永遠“在路上”,存在主義的“此在”思想導致他不停追索新知,不斷修正著自己的見識,他的思想像浮萍一樣不願意在某處紮根。
頗為幽默的是,鍾愛文化的周帆現在卻成為一名商人。這也許是一種歷史的錯位,因為社會上商業通病與文化道德經常勢不兩立,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使他經常迷失自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違背商業道德成為許多人成功的法則。許多善的品質被掩蓋和抵制,在通往金錢的道路上,道德與誠信只是商人們手中招展的旗幟而不是武器。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商界潛規則從上世紀中葉至今,整整影響了幾代人。直到如今“無商不奸”的陰霾還根深蒂固。周帆恰恰處於這種過渡,在精神良知與物質現實的拉扯中使他痛苦不堪。這是多麼大的反諷,堅守商業道德往往會吃眼前虧,要麼做個精明投機的商人,要麼做個迂腐的文人,有的人乾脆放棄尊嚴和信念成為金錢的奴隸,有的人退守道德,樂於清貧,而這兩者他什麼也不想做。
一、周帆素描(2)
人格焦慮使他長期處於困惑與痛苦的兩難選擇之中,一個不賺錢的商人是個不敬業的好商人,但經商經常要犧牲道德準則與尊嚴。在佛經裡講“六道”輪迴,在天堂與地獄之間,有一層空間稱作“無間道”,意謂透過無間斷無間隔的修煉而解除煩惱通往涅槃的途徑,卡在“無間道”裡靈魂上不去也下不來。
現實中的周帆就象卡在“無間道”裡,他不斷地在暈眩與痛苦中突圍。但他一直在兩者之間尋找著一種平衡,他堅持用自己的行動,來改寫被人們尊奉了幾千年的思想認識,他遇到了突圍困境,可他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