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莞的加工產業,增長不夠,可持續發展也乏力,但就業要素和帶動力不錯。因而在2002年,周帆作為重要首席主講嘉賓,應邀出席東莞城市形象定位時,就指出,東莞應該實施產業升級與轉換,否則東莞就會後續發展乏力,應將加工業升級為製造業,建立自主品牌,不要還停留在為他人做嫁衣、造品牌的的原始加工上。【插圖020】
產業定位要點,在產業鏈構建上,主要應該做到避免“產業同構”,突出產業差異化。打造個性化優勢。周帆認為,如果一個城市根據自己所特有的優勢來定位,必然會出現產業同構現象,因為許多城市的優勢具有相類點。關於產業的同構,也不是完全不允許,產業門類可以適當同構,但產品同構率必須低於30%,如果產業同構,產品的同構率又較高,城市的優勢就無法突出,發展將會受到來自同類城市的阻滯與打壓。
在進行產業定位時,必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充分挖掘發揮資源優勢,以此構建鏈條,形成類似一條街的模式。
★產業鏈必須有大齒輪帶動。
★產業叢集是城市競爭力的主要支撐點,產業要有叢集效應,否則就弱不禁風,僅有產業鏈是不夠的,因為產業鏈的競爭強度不大。
產業鏈結構包括:單木結構和叢林結構,比如旅遊鏈、文化鏈、科技鏈、資訊鏈等。
這裡順便提提“商業叢林法則”,所謂“叢林法則”,是指動物界的弱肉強食現象,兇猛剽悍的老虎、溫厚敦實的獅子、柔弱溫順的羚羊、敏捷精靈的兔子、無與倫比的大象、乖巧靈活的猴子等,都各有各的生存優勢。在商業社會里,競爭實際上就“叢林法則”的移植。一個城市,如果沒有自己的核心優勢,就會被其它城市所超越、排擠。
周帆認為,一個企業、一個城市,在競爭中有時僅靠自身的優勢,不足以做強做大,這時候就要進行優勢互補與集合,企業與城市經營,建立夥伴關係可以有效鞏固乃至提升競爭力。城市經營上的戰略伙伴關係非常重要,應進行城市間的戰略合作,協調發展。
產業的發展路徑通常是這麼一個過程:大專案——產業——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基地。
意思是透過建設大專案,吸引更大專案,膨脹骨幹企業,拉長產業鏈,推進叢集化,建立新型產業體系。
產業叢集特徵的幾大基本要素:產業鏈相關、多個企業和地域集中。
這裡必須明確:一個集團企業中有十多個小企業不是叢集、一個工業園區不是叢集、一個城市(區域)的產業總和不是叢集。
東莞以加工業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長三角產業同構現象嚴重:在長三角16個城市中,選擇汽車作為重點發展產業的有11個,選擇石化業的有8個,選擇電子資訊業的有12個。除此之外,在食品飲料、紡織、印刷、塑膠、辦公機械裝置等產業方面,三地同構率在80%以上。廣州三大支柱產業是汽車、石油化工、電子資訊製造業,長三角產業比例為:2003年前為三、二、一,2003年後為二、三、一。第三產業比重超過45%的城市只有上海。
要解決產業同構現象,必須做好城市功能定位的差異化,實現城市間的協調互補發展。這需要在策劃上來體現,最後由政府協調完成。
廣東建立泛珠三角來對撼長三角,在經濟界曾經一度在討論:“珠三角”與”長三角”;究竟誰是中國經濟的領舞人?
周帆對此曾做過系統分析,珠三角存在內訌,廣州在與香港爭霸,而深圳又與廣州比高低,這種內訌,是對珠三角、泛珠三角經濟提升的主要障礙,香港應該與廣州結成夫妻,深圳如何在這對夫妻間找到他的重要角色也十分重要。而長三角卻顯得相對團結,公認上海為“老大”,誰也無法撼動上海的地位,其它城市緊緊團結在它的身邊,協調發展,因而周帆得出的結論是:如果珠三角不解決內訌問題,是無法與長三角匹敵的。
如何實現中國經濟的整體騰飛?周帆有個獨特的觀點:只有城鄉協調發展,才能實現全國經濟整體崛起。城鄉協調發展,關鍵是如何在交通上城鄉連通,實現一體化,這點可以從發展鄉村公交車入手,讓鄉村農民可以坐公交車進城,這樣至少在交通命脈上,就將城鄉有機連為一個整體,在城市的幅射和帶動下,鄉村的經濟就會得到快速發展。
周帆說,城市經營的下一步,就是經營農村。經營農村,首當其衝的就是縣級政府。目前中國地方政府對城市經營的認識還存在諸多不足與誤解。要做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