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蟾蜍承之。其機關巧制,皆在樽中。《關令內傳》曰:地厚萬里,其下得太空。太空四角,下有自然金柱,輒方圓五千裡也。
【七表 九域】《河圖》曰:天有五行,地有五嶽;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張衡《靈憲》曰:元氣剖判,清濁異位,地定於內而體於陰。地有九域山川,聖人始紀綱而後經緯。
【行馬 御驥】《易》曰:牝馬地類,行地無疆。王弼注云:乾以龍御天,坤以馬行地。孫楚祖《道詩》曰:御天惟龍,御地以驥,利有攸往,不期而至。
【養材 敏樹】《史記》曰:顓頊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禮記》曰:人道敏政,地道敏樹。鄭注云:樹謂植草木。
【東傾 右動】《離騷》曰:康回憑怒,地何故以東南傾?王逸注曰:共工怒觸不周山,地柱折,故傾也。《春秋元命苞》曰:天左旋,地右動。
【驪巿 秦樞】《辛氏三秦記》曰:驪山始皇陵作地巿,生死人交易,巿平不得欺死人,雲秦五地巿,有斷馬利。袁淑效《白馬篇》曰:騎劍何翩翩?長安五陵間;秦地天下樞,八方輳才賢。
【無私載 有大利】《禮記》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楊泉《物理論》曰:凡居地有大利而無小害者,上地也。
【九地 五土】揚雄《太玄經》曰:九地,一為沙泥,二澤浼,三徵崖,四下田,五中田,六上田,七下山,八中山,九上山。範子《計然》曰:夫地有五土之宜,各有高下。鄭玄注《孝經》曰:分別五土,視其高下。若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麥,邱陵坂險宜種棗慄。
【九阿 四野】《穆天子傳》曰:天子西征,至於九阿。阮籍詩曰:驚風振四野,回雲蔭堂除。張華詩曰:遊目四野外,逍遙獨延佇。
§論
【西晉裴秀《禹貢九州地域圖論》】圖書之設,由來尚矣。自古垂象立制,而賴其用。三代置其史,掌其職,暨漢祖屠咸陽,丞相蕭何盡收秦圖籍。今秘書既無古今地圖,又無蕭何所得秦圖,唯有漢氏所畫輿地及諸雜圖。各不設分率,又不考正準望,不備載名山大川,其所載列,雖有粗形,皆不精審,不可依據。或稱外荒迂誕之言,不合事實,於義無取。今制地圖之體有六:一曰分率,所以辨輪廣之度也;二曰準望,所以正彼此之體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數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行,校夷險之故也。有影象而無分率,則無以審遠近之差。有分率而無準望,雖得之一隅,必失之他方。雖有準望而無道里,則施於山海絕隔之地,不能相通。有道里無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則徑路之數,必與遠近之實相違矣。此六者,參而考之,然後遠近之實,定於分率;彼此之實,定於準望;徑道之實,定於道里;度數之實,定於高下。故雖有峻山巨海之隔,絕域殊方之迥,登降詭曲之因,皆可得舉而定者也。
§啟
【梁昭明太子《謝敕賚地圖啟》】漢氏輿地,形茲未擬;晉代方丈,比此非妙。匹之長樂,唯畫古賢;儔之未央,止圖將帥。未有洞該八藪,混觀六合,域中天外,指掌可求。地角河源,戶庭不出。豈問千秋,自識烏丸之地;脫逢壯武,方著博物之書。
§贊
【宋何承《天地贊》】九州攸同,時惟禹跡;爰及後代,疆分裡析。貢則屢遷,名猶不易。
§文
【顏師古《神州地祇祝文》】維某年敢昭告於神州地祇:惟祇包函區夏,載負群生,溥彼域中,賴茲厚德,式遵彝典,揀此元辰。敬以玉帛犧牲,粢盛庶品,明獻厥誠,備茲禋瘞。
○總載山第二
§敘事
《國語》雲:山者,土之聚也。《爾雅》雲:土高有石曰山。《釋名》曰:山,產也,言產生萬物。《說文》雲: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也。《韓詩外傳》雲:夫山,萬人之所瞻仰。材用生焉,寶藏植焉,飛禽萃焉,走獸伏焉。育群物而不倦,有似夫仁人志士,是仁者所以樂山也。《釋名》雲:山頂曰冢,亦曰巔,亦曰椒;山脊曰岡,山大而高曰嵩,(嵩,高稱也。今中嶽嵩山蓋依此,亦作崧。)小而高曰岑,銳而高曰嶠,卑而大曰扈,小而眾曰巋,上大下小曰巘。山有草木曰岵,無草木曰垓,石載土曰岨,土載石曰崔嵬。(此因形而名之。)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隨日照而名之)山足曰麓,山穴曰岫,山邊曰崖。崖之高曰巖,上秀者曰峰,陬濁高者曰岊。山坡曰坂,山三襲曰陟,山再成曰坯。山中絕曰陘,未及上曰翠微。(一說,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