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輛輛安裝了高臺的望車在剛剛站定的宋軍的人海後出現了。由於可以載人的熱氣球還沒出現,所以現在戰場上的瞭望一靠上山,二靠上樓,三靠望車。
宋軍這邊沒有山可以上去,樓倒是有幾幢,不過距離周軍的前沿近了一點,容易被對方用長炮轟擊,所以重要的將領都不敢上去。因此望車就成了他們的首選。
雖然望車也有挨炮擊的風險,但是這東西比一幢房子小多了,不大容易被打中。而且戰場上的望車往往有許多臺,誰也不知道真正的大人物在哪兒?
一身灰衣的趙良將登上了其中一臺望車,是悄悄上去的,可不敢帶著帥旗前呼後擁。那樣鐵定會招來炮擊的!
舉起望遠鏡,趙良將先是掃視著自家的陣線,現在向前挺進到了三處院落附近的戰線長達10裡。並不是一條直線,因為三處院落並不是呈直線,而是大約以品字形佈局的。其中那處糧庫就處於品字形的凸出部。
因為三處作為依託院落是品字佈局,兩宋聯軍的前陣也就形成了品字佈局。其中突出部有整整三個師,似乎形成了主要的戰役突擊方向。另外兩個院落周圍都只有一個師。不過聯軍的第二陣則是擺成了直線。
從趙良將的視界望過去,他的前後左右,都是一片灰色的海洋,只有右後方有一片蔚藍。
穿著灰色軍服的就是西宋的步兵,他們的線列齊整,軍旗招展,雪亮的刺刀反射的陽光不斷閃爍,讓人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至於那片蔚藍色的軍人的海洋,則是東宋的精銳。也是一片刺刀叢林,在陽光下巋然不動。傳遞出的視覺效應,絕不在自家的“灰色大軍”之下。
趙良將又將視線轉向了敵方。
周軍擺出的是陣地防禦的陣形。他們利用三處院落爭奪戰的機會,緊急挖掘了壕溝,還用沙袋堆砌了胸牆,修建了炮壘。
現在他們土黃色的步兵就蹲在胸牆背後,也看不出什麼陣列。
不過看他們挖坑築壘的速度,也能想象得出是如何訓練有素了。反正西宋的步兵在施工方面,是比不過這些周軍官兵的。
哦,不僅是士兵的施工能力不如人家,就是整個西宋國家在這方面也不行。
西遷200多年了,西宋這邊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宏偉建築和城市嗎?只有一個襄陽府城看著有點氣勢,那還是當年兩宋沒有分裂的時候,由潘孝庵督造的呢!
反觀大周,200多年來不知道修建了多少宏偉的建築。連鐵路這種“奇蹟工程”都已經修了好幾百裡了!
要比基本建設,西宋同兩個鄰居,東宋和大周,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啊!
大周的基建一流,挖戰壕修炮壘的手藝自然差不到哪兒去。
趙良將可是上了軍事教科書的名將,只一看便知周軍的胸牆和築壘不容易突破。
不過趙良將對自家的戰士還是很有信心的。敵人的防禦雖然不錯,但是要擋住西宋的精兵是不可能的。畢竟自己準備了10個師的步兵,總共有十三四萬人,足夠突破敵人的防禦了。
現在的問題只是自己要付出多少代價?在付出那些代價後,自己的大軍還能不能繼續向開封府挺進。
趙良將扭頭問自己的機宜長宗易之:“後續部隊到哪裡了?”
他當然不會相信用21萬聯軍就能打下開封府,迫使大周求和。
所以在發起急襲的同時,也一再催促後續部隊開拔。他估計自己手頭的這點兵力,能夠突破到潁昌府一帶差不多就力竭了。
如果想要一鼓作氣攻開啟封府,就必須得到後續的19萬兵力!
另外,佈署在陝州和淮西的兩個軍團(其中一個屬於東宋),也應該儘快發起進攻,以牽制周國的兵力。
只有這樣,趙良將才有在開封府附近擊潰大周共和軍主力把握。
只要這個目標達成,大周共和國就只能求和了……倒不是開封府對現在的周國有多重要,現在的開封府不過是一座中等城市罷了。
但是開封府境內卻有大段的黃河大壩,這才是真正要命的東西!
在過去的200多年間,大周共和國的水利工程師們很好的維護了黃河、運河、淮河水道,沒有發生過一次大範圍的泛濫。
但是黃河河道泥沙淤積的問題卻是無解的!
面對不斷抬升的河道,大周的水利專家們只能用不斷加高加厚中下游大壩的辦法來保護兩岸的農田和城市不被淹沒。
所以從開封府境內流過的黃河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