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取”的地區還有許多,比如位於天竺的果瓦郡國,位於阿拉伯河上的阿巴丹自治領,位於小西洋上的錫蘭郡國,還有暹羅郡國,都是不建議奪取的。
因為大周共和國不是一個侵略者……唔,大周是一個解放者!
所以大周共和國不會用侵略的手段去對付一個文明進步的國家或自治領。而那樣做的代價,也遠遠大於收穫。
類似錫蘭、果瓦、阿巴丹、暹羅,甚至新宋皇室領地在內的“文明地區”,完全可以成為大周領導的世界體系的合眾夥伴。
在大周共和國好一番的威逼利誘加驅趕的組合拳下,東宋50州的議會終於在共和230年6月底前,全部透過了加入大周共和國的決議。
雖然東宋的赤龍旗還在新開封府的上空飄揚,但是它不再是一個華夏本土的豪強了,而成為了第一個“獨立”的殖民地國家……
在共和230年6月後,華夏本土就只剩下大周共和國和西宋帝國這兩個玩家了。
東亞大陸上的實力對比,到了這時已經完全失衡了。
統一了東宋本土的大周共和國擁有了兩億六千萬公民和五千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而西宋只有區區6000萬人口,領土面積也不過七八百萬平方公里。工業實力和財力更不是大周的對手。
但是誰也沒想到,西宋的抵抗居然非常頑強,發動了上百萬軍隊節節抵抗,雖然屢戰屢敗,但還是給進攻的周軍造成了比較大的損失。
以至於周國的統治階層開始懷疑一統華夏的必要性,在共和232年的襄陽之戰後,開始和西宋和談了。
襄陽當然是被大周佔領了。在這場戰役中,大周的蒸汽鐵甲炮艦開到了襄陽大稜堡城下,用大口徑火炮發射開花彈摧毀了襄陽的城牆。
但是在隨後發生的長達一個月的殘酷巷戰中,有多達人的周軍官兵陣亡,另外還有近人終身殘疾。
面對這樣大的損失,大周共和國的高層也感到頭皮發麻了。
原來有幾十萬軍戶和槍大夫支撐的敵人也不好對付啊!
打雖然是打下來的,但是死傷幾十萬人值得嗎?
而且西宋也沒什麼好東西,又沒金山銀山,又沒有鳥糞硝石,也沒天選大平原。大周分明是去扶貧的,還被人這樣打,吃力不討好啊……大週上到見錢眼開的資本家,下到勤勤懇懇的勞動人民都不答應了。
所以從共和232年開始一直到共和236年幾年間,周宋之間就一直打打停停,雙方也開始進行談判了。
而到了236年7月,兩國終於簽訂了《全面停火》的協議。於是大周共和國的軍隊就從佔領的部分荊楚地區(包括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撤退了。
大周共和國的撤退對於西宋應該是件好事兒……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大周的撤退,卻敲響了西宋封建王朝覆滅的喪鐘。
因為在大周共和國統治荊楚部分地區的幾年間,大周共和國不僅在那裡實行了天下為公的共和政體和人人平等的公民制度。
而且大周共和國執政府抱著“扶貧”的想法,在荊楚佔領區推行一系列社會改革。
比如給貧苦農民分配土地(土地來自贖買);免費發放鳥糞和新式農具;減免農業稅(其實就是按照大周和東宋的標準收稅),發放低息貸款;開設大量學校並實行義務教育;開辦了許多醫院、慈濟院……總之花了不少從新大陸賺來的金錢去收買人心。
而且大周共和國執政府還大力改善當地的吏治,給官吏發放高額俸祿,還認真的治理貪汙腐敗。
所以當大周執政府的官員和軍隊從荊楚佔領區撤退的時候,荊楚百姓那可真是送了又送,哭了又哭。不少分到土地,過上的大米肉湯生活的貧農子弟都恨不得跟著隊伍去反封建,幹革命了!
而這種人心所向的場景,同樣感染了前來接收荊楚地方的西宋軍人。
特別是一批荊楚籍的“華山派”軍官。在瞭解了共和之仁後,許多原本激烈對抗共和軍的西宋“華山派”的軍官,都轉化成了共和派。
他們都有一種受騙上當的感覺,原來共和制那麼好,那麼進步。在共和制下,平民百姓也可以大米肉湯天天吃飽……這比老爺還快活啊!
與此同時,西宋朝廷又沒有辦法給功勞苦勞一大堆的功臣們以滿意的賞賜——因為西宋朝廷在這場戰爭中一無所獲,還花光了國庫裡面的每一個銅板!
你讓焦頭爛額的趙冕拿什麼去發放功賞?但是他又不敢太虧待功臣,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