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延安東北青化砭附近地區,待機殲敵。
胡宗南到了延安,認為彭德懷的部隊不堪一擊,已成“流寇”,急於尋找他的主力決戰,進入了他的圈套。胡宗南的五個旅追向安塞,另一個旅向青化砭方向掩護側翼。彭德懷到前線檢視地形,部署主力埋伏在成榆公路兩側,布成一個向南張開的口袋陣。部隊埋伏了一天,未見敵軍到來。第二天上午,國民黨第三十一旅果然從延安沿鹹榆公路北上,鑽進了彭德懷預設的伏擊圈。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發起攻擊,僅用兩個小時,全殲敵軍兩千九百人,取得了保衛陝北的第一捷。
胡宗南檢討青化砭失敗的原因,認為是由於該路兵力過於單薄,疏於搜尋,未走山地而專走川道,於是改變戰術,在南北長三十五公里、東西寬四十五公里的地面,以十個旅布成方陣,交替前進。他的部隊間隙小,縱深大,解放軍難於襲擊。他望著八萬人全副美式裝備的整齊方陣,得意地揚起馬鞭說:“彭德懷,你還敢來拈虎鬚嗎?”
毛澤東總結青化砭大捷的經驗,指示彭德懷採用“正面部署及兩翼三面埋伏”的辦法殲敵。彭德懷見八萬敵人擠成一塊,認為我軍不足三萬人,對他們無法包圍也無法分割。他提出三面埋伏已不可能,必須有耐心,長時間拖累和消耗敵人,逼他們分散兵力,尋找弱點,打擊分散之敵或增援之敵。毛澤東讚許地說:一個指戰員,就是要善於根據情況變化,獨立作出判斷。他針對西北戰場提出蘑菇戰術,要將敵人磨得精疲力竭,然後尋機殲滅。他形象地比喻道:“胡宗南伸過來的是一隻拳頭,我們要讓他把手指張開,就好一根一根地剁!”
胡宗南偵察到彭德懷的主力在延安東北地區,指揮主力進攻延川及以北地區。國民黨軍撲空了,兵疲糧缺,留下第一三五旅守衛瓦窯堡,其餘部隊南下,獲取補給。彭德懷分析這個第一三五旅懼怕獨處被殲,不會久留瓦窯堡,肯定也會南撤,便決定在運動中殲滅該旅。第一三五旅果然從瓦窯堡南下,解放軍四個旅將它包圍在羊馬河地區,只用幾個小時就殲敵四千七百人,取得羊馬河大捷。
胡宗南垂頭喪氣地率部返回幡龍地區休整。這時,蔣介石錯誤地判斷中共中央及彭德懷的主力正在東渡黃河,便命胡宗南派九個旅向北推進,企圖再逼迫一下。彭德懷得知國民黨留守幡龍補給基地的只有第一六七旅主力和地方保安團,興奮地說:“拿下幡龍!用敵人的物資補給我們的部隊。”他分兵兩路,一路偽裝主力,引誘胡宗南主力追擊,暗中集中主力四個旅連夜奔襲幡龍。胡宗南主力被誘到綏德以後,解放軍猛攻幡龍,全殲守敵六千七百多人。胡宗南主力火速回援,但路程太遠,等他們趕到幡龍時,解放軍主力早已離開休整去了。
青化砭、羊馬河和幡龍之戰,彭德懷部共殲敵一萬四千多人。隨後在隴東、三邊戰役中又殲敵四千多人。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之後,又取得榆林戰役和沙家店戰役的大捷。宜瓦戰役,解放軍殲滅國民黨整編第二十九軍;宜川戰役,又殲敵二萬九千四百人。幾個戰役狠狠打擊了胡宗南所謂的“天下第一軍”,彭德懷穩住了西北戰局。毛澤東為他這位忠誠的部下和幾乎從無失手的老鄉,深情地賦詩一首:
山高路遠溝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毛澤東派警衛員把這首詩送給彭德懷。彭德懷看了,拿起筆將後面一句改為“唯我英勇紅軍”,把原詩又送還毛澤東。
彭德懷比毛澤東小五歲,差不多和毛澤東同時參加革命。多年共同征戰,毛澤東對彭德懷的耿直忠誠、能征善戰非常看重。
。 想看書來
湖南人頭上有一道催促成材的緊箍咒(3)
有一天,崑崙縱隊在天賜灣宿營,毛澤東、周恩來和任弼時等人坐在火堆前談古論今。毛澤東說:“小時候我喜歡看《三國演義》,讀起來就放不下。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怎麼書裡的人物都是武將、文官、書生,從來沒有一個農民的主人公?我納悶了兩年:種田人為什麼就沒有人去讚賞呢?後來我想通了,寫書的都不是種田的人!《三國演義》算我讀的第一本軍事教科書吧!可也受了一點騙,許褚好像不得了,現在發覺算不得什麼,我們警衛排的戰士都是種田的農民,我看哪個都比許褚厲害。關雲長就不如我們彭老總。”
他認為,關羽斬了華雄,誅了顏良和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抓了于禁,殺了龐德,威震華夏,但他孤傲自大,不講策略。毛澤東認為,劉備讓關羽去荊州,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而彭德懷既具備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