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55年授銜的十大元帥,湖南有三位,他們是彭德懷、賀龍與羅榮桓;十員大將中,湖南人佔了六位,他們是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和許光達;五十七員上將中,湖南人有十九位,他們是王震、鄧華、甘泗淇、朱良才、蘇振華、李濤、李志民、李聚奎、楊勇、楊得志、肖克、宋任窮、宋時輪、陳明仁、鍾期光、唐亮、陶峙嶽、彭紹輝和傅秋濤;一百多名中將中,湖南人有四十五位。 ,
中國人永遠緬懷那些在革命中犧牲的湖南烈士,他們當中有蔡和森、何叔衡、鄧中夏、郭亮、毛澤民、毛澤覃、楊開慧、黃公略、王爾琢、左權、段德昌、向警予……
湖南長沙在文化、教育、藝術領域所出的名人,數量雖不及江浙一帶,但也可以說是人才輩出。他們包括社會科學家群體,有哲學家李達、金嶽霖、蔡儀、李澤厚,歷史學家周谷城、翦伯贊、呂振羽、楊榮國,語言文字學家楊樹達等。還有星城人民引以為榮的教育家群體,他們創立和培育了一批全國知名的學校,向海內外各個領域輸送了無以數計的優秀人才。明德中學創始人胡元恢、周南女中創始人朱劍凡、省立一中校長符定一、第一師範校長易培基、湖南大學校長鬍庶華、長郡中學校長王季範、雅禮中學校長勞啟祥等,無一不為星城父老和湖湘學子所景仰。此外還有文學藝術家群體,就是我們常說的“文藝湘軍”,其中有作家蕭三、丁玲、謝冰瑩、周立波,美術家齊白石、楊應修、李立、陳白一,劇作家田漢、歐陽予倩,音樂家黎錦暉、賀綠汀、呂驥,電影明星黎明暉、王人美、胡萍等,名氣之大,作品流傳之廣,可謂家喻戶曉。
自20世紀中葉一直到21世紀初,瀟湘大地又崛起了一個令世界矚目的人才群體,就是湖南院士群體。1948年3月,中央研究院首次選聘院士八十一人,湖南有六人當選,其中五人為長沙籍。新中國成立後,自1955年中國科學院選聘學部委員和中國工程院1994年選聘院士以來,全國的兩院院士已有一千多人,內中湖南院士多達一百餘位,其中包括湘籍院士和長期在長沙工作的外省市籍院士。他們當中不少人在國際上享有盛譽。2006年5月,湘籍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的水稻專家袁隆平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1992年,郵電部發行一套四枚的“中國著名科學家”紀念郵票,其中有兩名長沙人,他們是世界上第一個分離出沙眼病毒衣原體的微生物學家湯飛凡,和中國骨腸病學創始人之一的醫學家老孝騫。除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享譽世界,還有理論物理學家周光召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旋轉態振幅,陳國達首創地窪學說。像這樣享有國際盛譽的兩院院士,長沙不下數十人。
湖南人在近現代的歷史作為有目共睹。湖南文有“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盛譽,武有“無湘不成軍”的美稱,湖南人懷抱著野性和文明,在成材的道路上大步流星,前赴後繼,為本省贏得了人才搖籃的美譽和人才大省的殊榮。
湖南人頭上有一道催促成材的緊箍咒(1)
在歷史上,人們對於湖南人的形象,有過很多的描述。這些描述
都有一定的指向。漢代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湖南人十分驃悍,《隋書》中說湖南人“勁悍決烈”。後來的湖南地方誌中,則說湖南人“勁直任氣”,“剛勁勇悍”,“好勇尚儉”。19世紀60年代,湖南布政使李榕是一位四川人,曾說湖南人“氣太強”;同一個世紀的90年代,湖南巡撫陳寶箴是一位江西人,他說湖南人“好勝尚氣”;湖南人皮錫瑞也有相同的評語。湖南人周敦頤有一篇著名的《愛蓮說》,讚賞蓮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說明湖南人非常欣賞這樣的做人風格。
湖南人的脾性正如荷花的爽利,率直開朗,和人交往,容易一見如故。他們愛憎分明,喜怒哀樂形於言表。他們信仰堅定,思想堅毅,行為堅韌,為人剛正,作戰勇猛,對上桀驁不馴,攀比好勝尚氣。
在關鍵時刻,湖南人不怕死,重義氣,尚氣節。
如果將湖南人的氣質與中國人的普遍氣質做一個比對,我們會發現,湖南人的氣質具有顯著的特色。
學者楊國樞根據許多人研究的結果,得出一種綜合的印象,認為中國人的氣質與需要,側重於靜的一面:求助、謙卑、依賴、順從、秩序、消極、退縮、世故、謹慎、多疑、羞怯、慎思。換言之,缺乏健壯性、激動性、表露自己、支配、改變、攻擊、競爭等動的一面。很明顯,這與人們對湖南人氣質描述剛好相反。大家的描述給人的印象是:湖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