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中蘇之間尚存在其他協定,以及歐洲局勢緊張使得蘇聯並沒有完全履行這些協定,但是,從民國26年開始,我們已經從蘇聯獲得了大量物資。共包括飛機934架,坦克82輛,各種車輛2118臺,火炮1140門,機關槍9720挺,步槍五萬挺,炮彈兩百萬發,子彈等1。8億發,航空炸彈3。16萬發。武器供應的途徑,雖然也有部分從海路海運至印度香港等再轉入中國,大部分透過蘇聯到蘭州的公路運輸。這條道路全長2925公里,抗戰爆發時條件惡劣。道路的整修翻新工作,也是在蘇聯的援助下完威的。
蘇聯除提供給中國的物資外,還派遣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來華幫助作戰。來華的蘇聯飛行員已經高達450人。隨著德國撤走軍事顧問,蘇聯派遣軍事顧問團來華。26年秋到28年2月,據稱共有3665名蘇聯軍人以不同的方式來華,戰死100到200人左右。
蘇聯物資對中國抗戰的重要性則不容質疑,蘇聯的援助對中國至關重要。但是,同樣是隨著歐洲局勢的緊張,我認為從今年開始,蘇聯也將大幅度削減甚至是停止對華援助……”
蔣介石平靜的聽著,然後忽然問道:“德國人走了,英國、蘇聯都有各自的打算,那麼,你的意思是說中國的抗戰只有靠自身的力量了?”
“不,還有一個國家,我相信很快就會威為對我國最大的援助國。”高飛不暇思索脫口而出:“美國!”
蔣介石的臉上露出了微微的笑意:“美國?為什麼那?”
其實高飛清楚,蔣介石心裡早就有盤算了,但還是打起精神說道:
“之前,美國更多是運用制裁等手段試圖影響日本,比如被認為對日本製裁之一部分的中立法案,禁止向戰爭雙方提供軍火.但是因為這個法案並不禁止原材料的出口,其實更不利於沒有工業基礎的中國。
隨著日本侵華戰爭擴大,美國國內輿論也漸漸關注中國局勢。民國27年年6月,美國政府呼籲主要廠商控制對日本飛機和零部件的輸出,但是這仍然屬於道義上的支援而不是確實的援助。一直到12月美國才第一次實在地向中國提供了第一筆援助,就是所謂的桐油貸款,金額為2500萬美元。7月美國突然宣佈廢除日本通商航海條約最大的原因還不是中國,而是英國。當時英日矛盾中英國步步退讓,美國希望以此牽制日本。這時的美國雖然拒絕了日本簽訂新條約的建議,還沒有任何事實上的動作。
德國入侵波蘭後歐洲局勢動盪,當然引起美國方面關注。美國為了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實施國防法,開始控制軍需物資的輸出.隨著日本南進趨勢越來越明顯,美國援華政策也越來越鮮明。
我認為,我國此前以蘇援為主,此後將漸漸變成美援為主。美國對華援助的動機,非常微妙。雖然美國一直有孤立主義的名聲,但是看看對華援助的時機,德國走了英國跟上,蘇聯少了美國增加。雖然英美在中日雙方中的選擇沒有蘇德那樣一邊倒,但是配合如此天衣無縫,不能不讓人懷疑美國前期的不積極是不是合有中國能夠獲得強大蘇援的因素。美國的孤立主義的表象下,並不那麼簡單。”
喘上了一口氣,高飛又繼續補充了一句:
“因此,無論從自身原因,還是美國本國的需要,我認為美國都會不斷加大對華援助,美國也必然成為中國最大的援助國,沒有之一!”
“高飛啊,你不光會打仗,而且對問題也看的非常透徹。”蔣介石誇讚了一句:“做為軍人這一點就非常難得的了。既然這樣,那我也可以告訴你,我國政府正在和美國政府就’錫貸款’一事展開協商,我相信,很快會有一筆巨大的貸款流向我國,那時候我們就又多了一個潛在的,並且可靠的同盟軍了。“這一點高飛實在太清楚了。
美國必須要大力援助中國。從日本的戰略上來看,日本要的不是整個中國,中國是為其整個東亞戰略服務的。因此,日本需要在中國的中東部建立起一個相對安全的區域,來實現其南下掠奪的目的,這一目的在不久之後的將來,美國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後變的尤其突出,因為那時海上已經不是聯合艦隊的天下了。
.既然日本的戰略如此,因此保持中國的實力,可以使其從側翼打擊日軍就是非常重要的目的。
在日軍佔領緬甸後,透過西南陸地交通援助的渠道被掐斷,為了穩定南亞局勢,支援英國在南亞的印度的存在,以策應日後的反,必須依靠中國協助打通西南交通線。
如果失去中國,整個亞洲將基本陷入黑暗,這也不符合西方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