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民國二十五年四月中德簽署協定,德國開始大規模為中方提供武器,中國則向德國輸出金屬礦產。簽訂這個協定的同時,德國也向中國提供了一億馬克的貸款。民國二十六年德國外銷的軍火,37%供給了中國。截止到民國二十六年八月,中德雙方簽訂的軍火協議金額高達2。23億馬克,不久後又追加5900萬馬克。
蘆溝橋事變後,日本指責德國繼續向中國提供軍火的行為違反了兩國間的防共協議。7月下旬,德國儘管宣告停止向中國輸出軍火,但是又聲稱將履行完簽訂的合同。蘆溝橋事變後一直到民國二十七年十一月日軍攻佔廣州切斷香港援華路徑為止,平均每月有六萬噸的軍火經過香港流向中國。其中,60%左右為德國物資。
然而民國二十七年二月德國政局突變,親日的裡賓特洛甫成為新的納粹外長後,兩國關係立刻冷淡了下來。德**事顧問和中方的合同簽訂到了民國二十八年底,被裡賓特洛甫強行終止。德國於民國二十七年七月全面召回了軍事顧問。民國二十八年四月下旬,德國也決定終止和中國的軍火合同。但是雙方的協議金額高達2。82億馬克,終止這個協議對德**火業打擊巨大,德國人曾經猶豫是否履行完成之前簽訂的協議。最終考慮到外交上的關係,德國仍然於民國二十七年五月全面終止了中德雙方的軍火合作。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國政府就失去了這一最重要的援助夥伴…..高飛稍稍喘息了下:”另一個被看成是中國非常重要的援助夥伴英國,原本被我國民政府寄予了很大希望,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在日本內部的五相會議上,陸相板恆視蘇英為當時對華援助的最為積極的國家。然而英國的援助主要體現在政治道義上。實際上的物資援助,所佔份額意外的小。
比如民國二十六年7月到二十七年11月為止,平均每個月有6萬噸物資經香港援華,英國所佔比例微不足道。從著名的滇緬公路流向中國的物資以蘇美物資為主,次年底開始的一年間,英國物資僅僅佔據3。4%的比例。英國之所以沒有在物質上積極援華的原因,首先是由於歐洲局勢牽制,能力有限。其次,為了避免刺激日本而冒亞洲殖民地被日本報復的風險,英國也不得不謹慎從事。
導致英國認真考慮援華的直接原因,是德國停止援華。如果任其發展而不做努力,將很難避免中國過度依賴於蘇聯。然而歐洲局勢風雲變幻,英國最終還是沒有能力在物資上大力援華。
英國對中國最初的支援,是滇緬公路的建設。早在二十七年年初,中英雙方就在探討開闢西南運輸路徑的可能。10月,日軍進攻廣東導致香港無法成為物資中轉站後,12月全長772英里的滇緬公路就建設完成。不久後英國正式撥款50萬英鎊用於購買運輸用車輛。次年3月,為了維持法幣的幣值,英國撥款500萬英鎊作為法幣安定基金。隨著日本侵華深入,英日雙方矛盾擴大,二十八年夏天終於爆發天津租界危機。同時由於日本對中國金融體系破壞的不遺餘力,維持法幣幣值非常困難。英方面對日本的壓力雖然有所退讓,但仍然在儘量支援中國的金融體系。
德國進攻波蘭之後,歐洲戰事全面擴大。
面對難局,無力顧及遠東局勢的英國我認為將會不得不進行大步退讓。抗戰初期,英國為了不過分刺激日本,對華援助一直抱謹慎的態度。但是隨著日本南進趨勢的加強,英日之間矛盾難以調和將會徹底爆發。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英國被日本認定為援華主要國家之一,但是限於自己也很困難,英國對華援助始終不是以物質為主,而是政治經濟道義為主。除上述經濟援助,比如允許中方在印度開辦飛機加工J……因此,我們從日本獲得的實質性的援助其實是非常少的……高飛說的非常仔細,蔣介石也聽的非常認真,高飛看了一眼蔣介石,很快把援助的話題轉到了蘇聯方面:”蘇聯對華援助,始於26年8月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蘆溝橋事變後不久中國就向蘇聯請求援助,但是蘇聯方面不願意過於捲入中日爭端而和中方簽訂了這個比較溫和的條約。雖然如此,中國被日本擊敗是蘇聯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在抗日戰爭初期,蘇聯對華援助最為積極。
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的同時,蘇聯就向中國保證了五千萬美元的軍事貸款。而且在雙方還沒有簽訂正式協議時,蘇聯就於26年10月開始向中方提供軍火。27年3月雙方正式簽訂協議時,協議中的五千萬美元已經提供了大半。27年7月,雙方再次簽訂五千萬美元的貸款協議,28年6月,再次簽訂一億五千萬美元的第三次貸款協議。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