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2/4頁)
中國長城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輕的中國化工專家侯德榜,經過刻苦鑽研,終於揭開其秘密。1924年以“紅三角”命名的新產品純鹼在永利鹼廠投產,該產品在美國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和1930年瑞士國際商品展覽會上獲金質獎章,侯德榜本人則被譽為中國製鹼大王。1933年,侯德榜在美國紐約出版鉅著《純鹼製造》,立即被譯成多種文字廣為傳播,對世界制鹼工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被國外同行贊為“中國化學家對世界文明所做的重大貢獻”。
1937年,在侯德榜主持下,中國第一個合成氨聯合企業——永利銨廠首次試車成功,開創了中國人自己生產化肥的歷史,並且成為亞洲一流的化工廠。日本侵華戰爭正式爆發以後,曾派人疏通侯德榜,要他將工廠留下不要撤走,侯德榜回答:“寧肯給工廠開追悼會,也絕不與侵略者合作!”後來,他又為適應抗日戰爭需要,將工廠轉產硝酸銨,製作炸藥。戰火逼近,工廠被炸,侯德榜率技術骨幹和老工人,攜帶部分裝置,西遷四川,在岷江畔五通橋建立永利川西化工廠。侯德榜本人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與全廠職工經過500多次的反覆試驗,終於創造出制鹼新工藝,被中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命名為“侯氏聯合制鹼法”。
。 想看書來
民主革命年代科技工作者的人生之路(2)
這時候的侯德榜已經享譽世界,成為英國皇家學會名譽會員(當時亞洲僅中國和日本各一名),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榮譽會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戰爭勝利前夕,他謝絕印度一家公司年薪10萬美元的聘請,毅然回到祖國,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並於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2年一家報紙發表《侯德榜——民族化工業先驅》文章指出:“侯德榜的一生,是中國知識分子奮進、愛國和進步的典型。他一生在化工技術上有三大貢獻:第一,揭開了蘇爾維制鹼法的秘密;第二,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鹼工藝——侯氏制鹼法;第三,在晚年為發展小化肥工業做出了突出貢獻”27。
梁希和李四光則屬於科技知識分子中的另外一種型別。他們都是取得傑出成就的科學家,早年走的都是科學救國之路,隨著對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失望,逐漸捲入到###中。兩人的區別在於,梁希主動的涉入政治,成為反對專制獨裁,倡導民主的鬥士,而李四光則是被動捲入政治,在蔣介石政權的拉攏面前,表現出一個學者的正直不阿和獨立人格。
梁希(1883—1958),傑出的林學家,被稱為“中國森林學的導師”、“林業界的一代師表”。早年為尋找救國救民之路曾學習軍事,先後入浙江武備學堂和日本士官學校學習海軍,並於1907年加入同盟會。後來目睹新舊軍閥的所作所為,失去對軍事的興趣,1913年考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林學部林科,主攻林產製造和森林利用學。1916年回國,先後在東北從事林業工作和在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任教。1923年赴德國留學,研林業化學和木材防腐學,4年以後回國,一直在幾個大學任教和主持研究工作達20幾年之久。他的《林產製造化學》和《森林利用學》兩部講義以及《松脂試驗》、《木素定量》、《川西木材強度之研究》等一大批有建立性的學術論文,對教育和培養我國一代林業科學家起了重要的作用。1937年1月,當選為中華農學會理事長。
日本侵華不斷加劇,進一步燃起了梁希的愛國熱情和對時局的關心。對國民黨不抵抗主義的失望,使他把目光轉向堅持敵後抗戰的延安。他曾對朋友說:“中國的希望在延安”,並表示要親自到延安,參加抗日戰爭。在重慶期間,他積極參加“民主科學座談會”活動,後來在這個座談會基礎上,於1946年5月成立“九三學社”。梁希成為這個以文教和科技界高階知識分子為主體、高舉“民主與科學”大旗的民主政團的發起者和籌備者,並當選為監事。梁希的反獨裁、反內戰的言論,引起國民黨政府的注意,不斷有特務對他施以恐嚇。梁希大義凜然的說:“如果我梁希的名字能夠寫在聞一多之後,可謂死得其所,何懼之有?”1947年春,梁希曾為青年人做《科學與政治》的報告,表達了一個科學家對政治的理解和態度。他說:“科學工作者應過問政治,討論政治,必要時改造政治,改造到它適合科學的需要。要教政治適合於科學,必須反封建”。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梁希出任林業部長,他表示:“人逢盛世,我要珍惜我的晚年,加倍努力工作”。
李四光(1889—1971),1904年15歲時赴日本留學,進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