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完的,而且馬哲裡關於量與質的關係已經說的很明確,我挑不出毛病來,也說不出什麼有新意的東東,只能借花獻佛了。什麼是量變,事物數目的增減,體積的變化,速度的變化,這一連續的過程叫做量變,質變就是事物本質的飛越,從形態狀態根本的改變(這裡的“根本”是“相對的根本”,根據人的經驗與認知來劃分,真是的,怎麼動不動就用這麼極端的詞——引用自馬哲)。
荀子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滴水可以穿石,繩鋸可以斷木。我們講過當經驗足夠會導致智慧的產生,這就是一個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揚小善終成大善,作小惡終成大惡,量的積累必然導致質的變化。
這個道理我想大家一聽就懂,但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做到日積月累,終成正果呢?這個還要從量變的特性以及人性說起了,量變的特質是什麼?量變的過程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緩慢的過程,學習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似磨刀之石,不見其損,年有所虧。每一個量變的過程是不能察覺的,是容易讓人忽略的,是不見其形的,正是因為它的隱蔽性,才會麻痺人們的知覺,而人性呢!第一不就是索取嗎,積累的過程對於人來講本身就是一個付出的過程,所以人從本能上是討厭與厭惡付出的,是懶惰的,所以人是討厭積累的,於是對於積累的過程,人在天性上就希望是越簡單越好,時間越短越好,這就造成了無志之人常立志的現象,因為很難在一件事上貫徹始終,許多本來應該成功的人因為耐不住寂寞,半途而廢,與成功失之交臂;另外,根據第三本能,人是情緒化的動物,而情緒是具有突發性,不連續性,即時性的,這一個本能又從天性上決定了人的情緒是浮燥的,不堅定的,容易被打斷的,因為總會有新的事物影響著自己的情緒,影響著自己的判斷,所以人的意志天生是薄弱的,因此才需要鍛鍊,不僅是身體,而且包括精神,意志,堅強的意志才能將量變的緩慢過程持續走完,只有意志堅定的人才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了痛苦,忍得了孤獨,受得了枯燥,也才能熬到破繭化蝶的那一天(注意,我用的是“熬”),而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這個社會意志薄弱的
人才會如此的多。時常有人在我面前抱怨生活太苦太累,我出的點子一般就是讓他們去鍛鍊意志,堅強的意志不可能讓痛苦減少,卻可以讓耐力增強!
破繭十策之:熬
量變的積累導致質變,只有量的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變成了質變,沒有了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發生,所以老想著天上掉餡餅的人,總是得不到餡餅的人。
那麼量變與質變的分水嶺在哪裡呢?量變與質變,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突變形態,比如原子核,經過激發,產生聚裂變的過程,開始有一個量變的過程,能量不斷增加,然後原子核分開或聚合,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變成新的原子,這就是一個本質上的質變(這也是相對的)。另外一種是沒有突變形態,只是狀態的累加。所以需要從主觀上劃出的不同狀態,比如金錢,有一元的人叫有錢,有十元也叫有錢,一元一元往上加,加到一萬的時候叫萬元富,加到百萬時叫百萬富翁,千萬叫千萬富翁,上億叫億萬富翁,一個人有9999元與10000元有什麼區別?實際上是沒區別的,只差一元,但就是這一元,導致了四位數與五位歲的差別,所以這是概念上的差別,人為定的,於是有的人認為有了十萬就質變了,就有錢,有的人認為百萬是質變,千萬是質變,因人而異,從一元到億元,每一個點與前一個點的性質都一樣,所以並沒有明顯的狀態的區別,於是就需要根據需求根據意願人為的將之分出界限!又因為人的觀念認識不一致,自然就出現多個質變點。還是以錢為例,我需要十萬過上小康的日子,那麼當我擁有十萬的時候我就滿足了,也許我在做生意,認為百萬時候我才算小康。那麼百萬就是質變點,假如我是大老闆,千萬才是我的意願,千萬就是我的質變點……老是‘質變點’‘質變點’的叫,很多人不明白。那麼我改用一個通俗的說法:目標!人的成就本身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那麼積累到什麼時候才算積累有成呢――達到目標為止!
透過對量與質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三個能夠指導人們行為的原則:積累原則,適度原則,促成飛越,這是馬哲裡的結論,我直接拿來現眼了。積累原則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了,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相信這個過程大家都深有體會,百萬大軍考高考,無數本練習冊,無數個晚自習都說明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