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同學的理論依據就是一切皆有可能…_…!),另外,還會讓人產生一種僥倖心理,當然我也不否定他的積極意義!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兩面性,‘偶然與必然’必然中隱含著偶然,偶然隱含著必然,事物運動既是偶然的結果又是必然的結果,用偶然能夠解釋的問題,用必然也能解釋,今天下午我遇到了小明這是必然(兩人相遇問題)?明天我會遇到小明是偶然嗎?偶然與必然是事物的表面表象,內在必還有著更加深層次的因素在推動著事物的發展與變化。於是,這個‘即什麼又什麼’的認識事物模式在本人腦海中絕對不復存在。在我思想裡,一切關於‘矛盾’、關於‘偶然與必然’的問題都用天平受力模型(直接思考導致事物出現的因素)與蜂巢聯絡模型(事物因素之間的聯絡(後面))來解決。找到影響事物執行的因素,看出事物執行的軌跡,找出主導因素。比把自己扔進偶然與必然漩渦裡要輕鬆的多。
我講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我在前面講過的,就是“迷徒之嘮叨”第16頁,我去看心理醫生的例子。在文字的敘述中,大家可以看出我的心理變化。從一開始的抵制,到爭論贏後的自豪感,從諮詢到交流,以及心態上的變化,我是很自傲的,自傲到“認為心理醫生交流還可以,諮詢的話,還不夠格!”前面以我的視角看,這件事就是一種成就感,一個可以顯示自己能力的例子。但是,反過來以心理醫生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就會出現另外一種可以。首先,如果心理醫生的水平一般,當然結果相去不遠,但還有一種可能,那心理醫生水平已經高到當時的我不能窺其深淺的程度了。何解!我們還是觀察我的心理變化,從抵制到認同,從諮詢到交流,而這個過程只因心理醫生從開始拍案而起,到鼓掌贊同,將我的抵制心理化解開。也就是說,心理醫生有可能玩了一招“先抑後揚”“欲擒故縱”的絕妙手段,而當時的我,可能無形之中‘中招’而不自知!如果,我沒有從醫生這個角度去考慮的話,而只從‘我’的視角去考慮、去得出結論的話,那麼論述的客觀性就要大打折扣。事物皆有兩面,尤其是體現在生活中的事物,角度一變,立場一變,同樣的東西呈現的就可能是不同的狀態。所以認識到這種兩面性,那麼在思考與決策的時候,才不會陷入“一廂情願”。話說回來,這也可能就是為什麼我不喜歡‘哲學’的原因。因為太多的東西不能被證明,甚至古人的思想也不能採信,當然,我承認,‘思考通一件事物’‘有所得’的成就感是很誘人的,但思考出的結論是極易推翻或者陷入爭執的,一個把握不好就會導致偏執與自以為是。所以,歷史上哲學家大多有偏執或者孤傲、孤僻等特點。所以,我不喜歡。而本書如果僅僅是為了將本人的“有所得”的結論展示出來的話,那麼本書的價值必然要打個對摺,而本人希望大家把我的思想就如“食材”一樣,嚼碎消化,然後以其中有益的成分去構築自己的思想,構築自己的體系。當然,垃圾成分該扔就扔!我曾為迷徒,深知迷徒之苦!所以前文有言,“莫字如冰,教材反面。以吾為鏡,正爾衣冠”。話又說回來,我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到底中沒有中招?就讓大家去判斷吧!我並不是要轉彎抹角的誇自己,而是在提供一種視角,一種思維角度。因為迷徒容易陷入“我”之視角不自知而導致“我是我”“世界是世界”的格格不入的對立狀態,而根據上文對兩面性的論述可知,它是屬於可轉化的兩面性的!
宇宙是簡單的宇宙,我們看到的多樣性是簡單的東西的疊加表現,正如1+1一般。《蘇菲的世界》中有一個搭積木的遊戲,小小几塊積木可以碼成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堡,這個世界也應該一樣。紛繁的原因後邊必然存在更深更簡單的原因存在。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一直都是解決問題的不二之門。請時時記住原理二:任何一個穩定的系統,必然要經歷簡單到複雜的過程。這一點從理論上肯定了,複雜的問題一定是可以簡單化的。堅定了這一點,生活的複雜,感情的複雜才難不倒我,當然如果作為迷徒的你也這麼做了,相信也難不到你!抽象可以具體化,複雜可以簡單化!不能簡單的回答,卻能簡單的面對。 。 想看書來
第五節 只能借花獻佛了
第五節 只能借花獻佛了——量與質
量與質的關係實際並不足以支撐起這一章節的,有一次,遇到了一個朋友,對用量與質的關係去認識事物很推崇,建議我專門寫一節關於量質關係的,後來我仔細思考,認同了量與質關係對人們生活的指導作用。於是有了這一節,後來發現比想象中的要難寫,因為量與質的關係一句話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