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獻精神
這一條放在這裡很怪異,因為我在前面花了大篇幅講人為什麼本性是自私的,索取是本性,現實是殘酷的,好像與我講的矛盾,實際上一點也不矛盾,這裡不是老生常談,這一條是我研究人本性在偶然中得出的,因為害怕失去,必然期望得到,這一原則的出發點就是人的這個期望,既然渴望,於是乾脆滿足這種期望!因為自私,所以我們必然受制於無私,那麼‘奉獻’不管從道德,良心,倫理,還是法律,甚至是個人利益與成就來講,都是可以被推崇與接受的,比如,你現在手頭很緊,有一個朋友二話不說,給了你一筆錢,且不說錢多錢少,僅這一行為,你會不會感激倍至?如果會,那麼當你有一天有能力去幫助別人的時候,而這個朋友又有困難,你會不會拔刀相助?可以站到‘捐錢的人’與‘受錢的人’的角度看,這個行為都是雙贏的。相反,同樣是自私的社會,假如又產生這樣的一種情況,你有難的時候沒有人幫,等你挺過難關的時候,你也不幫別人,各人自掃門前雪。這兩種根於‘自私’本性的情況,你更願意哪一種?顯然是第一種。(這就是我後文分析的‘因自私而自私’與‘因自私而無私’)我很早就發現,無私的行為比自私的行為更容易積累資源!(好像與一位前輩的觀點相左,他說:“無私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完全無利可圖!”不過區別在我這裡的無私指的是行為,他指的是無私的心)。假如,我正在傳播我的思想;我的方法,我的書,我要讓你贊同我,一種方法,我告訴你,我這個書是怎麼怎麼樣的,我的人是怎麼怎麼樣的,我的經歷的怎麼怎麼樣的,我的想法是怎麼怎麼樣的,於是這本書是怎麼來的。這是自私。另一種方法,我問你,你的想法是怎麼怎麼樣的,你的經歷是怎麼怎麼樣的,你的疑惑是怎麼怎麼樣的,我的想法我的書可以怎麼怎麼樣的來幫助你!這是無私。哪一種容易讓人接受?明顯是第二種,再,比如銷售,我講,這個東西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優越,這是自私。我再講,你有什麼需求,你有什麼樣的顧慮,我的產品能為你提供什麼!這是無私。哪一種方法容易接受?(銷售的例子舉得有點多,因為我為了這本書,專門去做了兩年銷售,練看人的技巧)……類似的例子生活中很多,所以我們做事的原則是:要‘提供著’做事,要‘奉獻著’做事,要‘為他人’的角度去做事。你的本性是索取,你的本性是擁有,那麼就要‘提供著的索取’,‘奉獻著的擁有’。‘以舍之名行取之實’不僅是成功的原則,而且是做事的原則,甚至可以上升到做人的原則。同時,奉獻是有兩種的,一種,是投資類奉獻,帶有目的的去幫助別人,一種是無私類奉獻,不帶目的,不帶私心,只求心安的去幫助別人。比如,社會上曾經討論過的,撿了錢包要不要索要酬金。要,這就是投資類奉獻;不要,這就是無私類奉獻。當年爭得不可開交,實際上就是大家沒有把這個界限搞清,不管是要不要酬勞,這個行為都應該是受到肯定的,只是不要酬勞更應該肯定而已。再比如,我前邊講的,這個幫助我們的朋友,如果他是看我有前途,打著用錢來賣交情的目的,那麼這就是投資類奉獻。如果他是因為我們關係好,這是對朋友的責任與忠誠,那麼這就是無私類奉獻。我曾經丟過三次錢包,前兩次都找到了,但裡面的現金已經不見了,這是因為自私而自私,且不談,第三次,我在上海虹橋派出所找到自己的錢包,裡面的錢一分沒少,這位好心人叫‘周寶義’,這種行為可以算做是無私類奉獻。可以看出,一般帶有目的性的幫助都是投資類奉獻,比如很多公司打出的‘顧客是上帝’‘以人為本’‘以服務為核心’‘送禮送健康’‘喝什麼,交好運’‘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等,都是投資類奉獻,以一種‘光明的’‘道德的’‘人文的’理念營造一種高質的,服務的,為人的營銷環境,以此來輔助或者達到高的銷售、高的利潤。而不帶目的性的,從心的角度出發的,比如希望工程,捐物捐款等。可以算著是無私類奉獻。(光明之下的黑暗這裡就忽略不談)。奉獻這種行為,在當今這種呼籲自由*的時代下(古代情況不一樣),可以達到‘自私’不能達到的高度。如,阿比,做企業,那麼在歷史上他只能是個富翁,作慈善,他的財富下降了,但是,他的地位卻上升了。你奉獻的越多,那麼認同你的人也越多,你的存在感與使命感就越強。投資類奉獻,你得到了資源;無私類奉獻,你滿足了意願,這兩種我在前面講過,正是成功的兩個標準。這一原則,同時印證了我前文所說的,付出是為了得到。同時也證明了,付出是可以化為得到的。很多人把‘付出’理解成‘失去’,這是很落後的思想。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