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哲學’,當然,我討厭哲學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我開始思考困擾我的問題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哲學”這個概念,突然有一天,有個意識形態告訴我,你想的是哲學問題,你以後就是哲學界的人了。鬱悶死我了。我想我的,幹哲學鳥事。所以我明知探討了很多哲學問題也弄死不承認“我跟哲學有關係”。而我還做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白日夢呢。假如有一天,我要對哲學說:哲學同志,哲學的問題都是思考學的問題,以後你就在思考界混了。關於這個問題,我可能要招致罵名,所以我就再舉個例子吧。就如一個山村,離塵世很遙遠,但因為有對房屋修造的需求,於是裡面出了個會做木工的技師,但有一天,從城市來了一幫人,說,我們是工匠工會的,你會木工,你就是木匠。對於這個木工來講,也許會有兩個結果:一,很興奮,終於知道自己的行業叫木匠了;二,很鬱悶,我無緣無故它怎麼就成木匠了?而我,就是第二種情況,一個懂木工卻討厭木匠的人。哎,又扯遠了,回來,總之,對我來講,哲學是一種思考思維方式,其餘的,至少我看大拿們的著作,從來沒有看懂過!時常有人跟我講哪個哲學大拿的名人名言,模式是這樣的:“XX(大拿名)X,說過:“……(大拿名言)……!”所以!…(結論)…!”喔,對了,很多人有個不好的習慣,我在爭論中發現,很多人引經據典,模式如前:“《XX(書名)X》這樣說,XX(內容)X,所以:…(結論)…” ;這兩種講話模式如今被我認為是垃圾語言,因為沒啥證明效果,尤其是古代那些以經驗與常識為主導時代的東東,更沒啥價值,除了自己的,任何人的思想都是別人的,照搬不能顯示出知識的淵博,反而透露出語者的無知,在初中的時候我們就學過,知識要消化後才是自己的,哲學大拿們的話也許是對的,但如果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自己的方式去解讀,自己的方式去體驗,還是那兩字,垃圾!所以雖然有分歧,但我幾乎都不與人去爭論哲學上的問題,因為哲學是一種思考方式與思考體驗。所以哲學不是用來顯的,也不是用來學的,是用來想的!當然不是胡思亂想,思行,行思,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再老生一下,不能指導行為的思想是垃圾!
再總結一下認知的過程,本書是嚴格按照世界、方法、應用的模式寫作的,這也是本人自認為正確的認知流程,找到自己的世界觀,去琢磨思考我們的世界,然後在這個認知的世界之上演變出認知的方法,最後將這些方法運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就是本書的構架,每一個人都能運用這個構架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而這本書就是本人的思想體系,本書最大的目的也如此,希望迷徒朋友參照本人的構架去構築自己的思想體系,如此就不會迷茫。雖然我不能保證本文中的觀點在客觀上的正確性,但這個認知流程與認知構架應該是通用的。所以構築自己的思想體系才是本書的第一要點,本書的目的不是宣揚我的體系,而是構築你的體系。如果有對人生有疑問的朋友可以與我探討。對本人思想有建議的更是歡迎。不過想反駁的就不用了。因為我太懶了。懶到“激烈的討論與辯論中激起思想的火花也被認為是多餘!”。這本書捱過很多罵,也受過很多讚美。一種思想,絕不是因為品頭論足而生!不過交流指正還是歡迎的。這只是一種思想參考,不是精神毒品。希望大家把握住這本書的核心要點。本書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解惑並幫助人!本書雖然因人而異,但是效果是勿庸置疑的,很多人讀不下去,那是因為心態沒擺好,我至少反覆讀了不下十次,更堅定了這樣的信念:它能幫助人!(當然,讀者朋友的反饋也體現了這一點。)有意思的是,每次我都能從自己寫的書裡面得出不同的體會與感想,我有一個優勢就是,完全能夠體會作者的立場與角度,所以我能感覺到作者的強大,本人按照書中的原則與方法,可不是自吹自擂:我不做迷徒很多年!其實這一段應該放到迷徒之嘮叨裡面,醜話講到前面還可以避免很多罵名,但我堅持放到最後,一是因為開始告訴了結局,那麼過程就蒼白了;二是因為唯有一字一句看到這裡的人,才算做迷徒。因為真正的迷徒會想盡一切辦法脫困,哪怕過程再艱辛再單調!以迷茫為樂的人一定是妥協了的人!
本人反覆閱讀的原因除了修訂之外,是因為我已經記不得到底寫了些什麼東西,已經忘得差不多了——真正地忘了!所以對於本書,本人只期待兩種結果,一是它變成你思想構架的材料,一是忘掉它。所以至少看到這裡,如果你能有所得,那麼意味著你找到了自己的認識體系或者已著手構建這個體系,當有一天,你能將自己的思想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