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兵部得到訊息,高昌國王鞠文泰對大唐不滿。意圖控制絲綢之路,斷絕西域對中原的聯絡。稱病不朝,並與西突厥一起搶奪伊吾、焉耆等地。
說直白點,高昌國反了。
自從張騫出使西域,漢朝設定西域都護府,後有班超經略西域之後,天山南北的廣袤地區便被中原王朝視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雖說對西域的管理和控制力並不強,諸國對大唐也只是名義上的朝貢和臣服,但重視統一和國土的君王絕不容挑釁。開疆拓土是帝王功績,喪權失地則是千秋史冊上的汙點。
李世民這樣的皇帝,怎麼可能容許這樣的情況出現?
別說皇帝了,其他君臣也不會同意。強大的國力給了大唐臣民前所未有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大唐的威嚴是絕對不容挑釁的。
高昌國位於西域東端,鞠文泰派人封鎖了絲綢之路,等於切斷了大唐和西域諸國的聯絡。如果坐視不理,很快整個西域就會從大唐名義上的版圖中分裂出去。
這可是重大的政治外交事件。而且絲綢之路切斷,西邊的商道貿易會讓世家損失太多,所以這是誰也不會容忍的事情。
所以朝堂是一片憤慨。義憤填膺之聲。
但是冷靜下來以後,該如何應對成為一個擺在眾人面前的棘手問題。
按理說反叛必須要討伐,但反叛之地差不多萬里之遙的西域邊陲,中間還有茫茫瀚海戈壁。
勞師遠征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更何況是自然條件如此惡劣的地方,所以朝堂上諸位大臣都格外謹慎,沒有任何一個人輕易說出出兵討伐幾個字。
貞觀十四年第一次朝會,朝堂上的氣氛有點凝重。
李世民的臉色不大好,沉聲問道:“諸卿以為,此事該當如何?”
“陛下,高昌鞠文泰膽大妄為,當出師討伐之。”首先表態的自然是一眾武將。
“陛下,萬萬不可,高昌萬里之遙,中有數千裡戈壁荒漠,前漢貳師將軍李廣利前車之鑑猶在,萬萬不可重蹈覆轍。”虞部郎中李道裕第一個出面反對。
這樣的局面完全在意料之中,必然有人主戰,有人主和,當有人首先提出之後,雙方立即有人附和。
朝堂上頓時呈現出拉鋸戰的架勢,主戰的認為高昌的做法有損大唐利益和顏面,必須討伐教訓。
這一點沒錯,國土神聖不可侵犯,這是從古至今要堅持原則,不可讓步。只要大唐對西域有圖謀控制知心,就絕對不該讓步,必須要教訓高昌。
否則陽關以西,將不會再有大唐的國土,後面那些膾炙人口的邊塞詩大概也不會再出現了。
這個損失可太大了,無論是誰都承擔不起。再者,別人欺負上門卻毫無表示,未免顯得主人太過懦弱,尤其是一眾武將。
有道是主辱臣死,大唐和皇帝陛下的顏面受辱,他們要是不能帶兵幫皇帝陛下找回面子,維護國家利益,那可就真的顏面掃地了。
武將得為自己的顏面,為自己的價值,為自家利益而戰,所以他們必須主戰。
但主和的意見並非沒有道理,畢竟高昌距離長安數千裡之遙,派兵討伐確實是勞師遠征。
尤其是中間有戈壁沙漠,通行的代價太大 ,尤其是運送糧草兵器,尤其是飲水,都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尤其是大軍的人數比較多的情況下,需要多少人保障後勤呢?反之如果派遣的兵力不多,如何應付西域凌亂的局面?
更有一點大家都不好直接說出口的問題,出兵討伐打贏了都好,可萬一打輸了呢?那可就尷尬了!
事情也將變得更為棘手,所以沒有必勝的把握,還是不要打這等吃力不討好的仗。畢竟高昌太過遙遠,優勢邊陲之地,似乎並非絕對必不可少。(未完待續。)
第二四二章 李二問策
高昌亂了,討伐與否是個問題,太極殿上為此爭亂不休。
主戰士因為國家利益和皇帝尊嚴,主和是擔心勞師遠征,無功而返,反致情況更加糟糕。
畢竟有前車之鑑擺在那裡,昔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遠征西域匈奴和大宛,甚少有成效。最終還因為密謀支援外甥昌邑王為儲,遭漢武帝問罪而投降匈奴。
自古以來,經略西域成功的似乎只有班超一人,卻得益於天時地利人和,西域的西域不比當時,更沒有班超那樣的經世之才。
所以難啊!
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朝堂上爭論不休,一直沒有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