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坦誠 (第1/2頁)
有怪莫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伯溫滿臉凝重道:“自古先人託夢無非是兩種,一種是要祭祀,這在皇家是萬不可能。一種是後人有大劫,特意來化解災禍。” 朱元璋不信鬼神之說,可是他人生中重要的集慶(南京)一戰,當日元朝水軍元帥蠻子海牙扼守銅城閘口,他手下巢湖水師被堵在馬場河隘口,眼看就要大敗時。 他被圍困在灘頭,眼看就要身死大敗之時,抬頭看向天空,忽然天降大雨,水位暴漲,他大喊‘天助我也’乘著一葉扁舟從小港渡過了江。 還有最關鍵的龍灣一戰,面對陳友諒鉅艦戰船絕對優勢的兵力,軍中人心惶惶,他站在船頭大吼一聲‘天且雨,趣食,乘雨擊之。’(翻譯:老天爺要下雨了,趕緊吃飯,一會兒趁著下雨幹他孃的陳友諒。) 果然不到一刻鐘後,天空中飄起了瓢潑大雨,全軍士氣大漲,水陸夾擊下把十倍敵軍的陳友諒打的大敗而逃,俘獲大船數百艘,讓他有了在鄱陽湖爭霸天下一戰的資本。 一個皇覺寺的小沙彌,能坐到天下之主,如果不是如有神助,連他自己都不信。自從他取了馬皇后以後感覺連老天爺都站到自己這邊。 朱元璋是個矛盾的人,他一邊擔心著此行安危,一邊又不願意放棄多年以來是夙願。 於是他堅持道:“劉卿你是老臣子,應該知道咱在坐天下以前就為了兩件事,一件是想給子孫後代搏出一個天大的富貴,另一件就是咱要給死去父母一個交代。此事不要張揚,你下去吧。” 劉伯溫走後,只剩一家三口的車廂內,朱樉一臉複雜的看著朱元璋。 童年悲慘的經歷讓他極為孝順、珍重家人、愛護百姓。 創業路上經歷了文人的輕視,手下的背叛。讓他變得多疑猜忌、嗜血好殺。 他可以簡樸到四菜一湯,龍袍裡罩著粗布內衫。 他也可以奢侈到將鳳陽修成史上最大宮殿,然後廢棄閒置。 比朱樉前世打過交道的上百位領導加起來都要複雜,這就是他的父親,被譽為明君亦或罵作屠夫,史上最矛盾的千古一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貢茶是最便宜的大葉子茶,帶著不少茶梗,馬皇后將茶沏好端在父子倆面前,納起大孫子的小鞋。 朱元璋一飲而盡道:“現在這裡就剩咱一家人,說吧,究竟是真的先人託夢,還是你在故弄玄虛?” 朱元璋當和尚時吹過法羅做過法事,對於鬼神之說只是半信半疑,像他這種屍山血海裡心如鐵石的帝王。不會被一些江湖小把戲就迷瞎了眼睛。 “你是咱的親生骨肉,你說實話咱不會怪你。” 朱樉一臉猶豫,畢竟這老頭子說話不算話的本事是一絕,出了名的秋後算賬。可畢竟打孃胎就是他的生身父親,如果是忽悠別人沒有一點心理壓力。可看到鬢角有些霜白,臉上佈滿皺紋的朱元璋,欺騙的話再難說出口。 “孩兒只是不想讓父親留下千古罵名罷了。” 聞言朱元璋沒有想象中的惱怒,反而挑了挑眉頭沉思一陣子說道:“別的大臣反對,勳貴反對也好,咱尚且能夠理解。可你是咱的親生子,你難道就不明白那是生我養我的家鄉?” “鳳陽打你爺爺那輩起就是多災多難之地,「自古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一個都城能給鳳陽百姓帶來多少營生?咱富貴也不能忘了鄉里鄉親,那叫忘本。” 如果不是來自後世,朱樉肯定被老朱這番聲情並茂的話打動,可他前世去過鳳陽,那裡的百姓可是從明朝罵到清朝,鳳陽的耕地多在黃河氾濫區域,歷史上的朱元璋是永久免除了鳳陽賦稅,可得到實惠都是那些圈起大片土地的勳貴,而只能做佃農的百姓遇到災荒年不罵朱元璋才是怪事。 明末時鳳陽百姓可是給李自成帶路搗毀了朱家皇陵,很簡單的道理一個強佔你田地、拆掉你房子修起陵墓和宮殿的大地主,你恨不恨? 於是他唱起那首被罵作滿清抹黑的花鼓戲詞唱道: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裡有九年荒。” 車廂的隔音性很好,外面聽不到一點動靜,裡面針落可聞,只有他低沉的嗓音在迴盪。 馬皇后停下針線抬起頭看著父子倆,朱元璋沒有暴怒,他原本挺直的背脊有點佝僂,一臉頹然道:“朕可以給鳳陽的百姓換一個全天下最好的地方,不過十多萬人遷到江南之地便是。” 朱樉俯下身子,恭敬道:“「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那是陛下的家鄉,亦是鳳陽百姓的家鄉。如果不是生活所迫,陛下在皇覺寺時會選擇踏上濠州背井離鄉嗎?” “如果不是苦難折磨,陛下是選擇君臨天下,還是選擇承歡父母膝下?” 歷史上的朱元璋能選擇朱允炆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孝順,他自己就是一個至誠至孝的兒子。 “你應該知道爺奶走的時候,沒有半分地屬於咱們家,他們就卷著一張破草蓆,全身上下只有破布爛衫的衣裳,咱和二哥將破被和那些爛杉縫在一起給了他們最後的體面。你爺奶頭七時別說貢品,咱連香燭都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