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2/4頁)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某些人所希望的結果。聽證會過後,鮑林看清了世態的炎涼,企求關起門來過幾天比較安頓的日子了。
17 三螺旋結構(一)
鮑林點
令人驚奇的是,鮑林似乎有本領應付政治上的風風雨雨,同時又不明顯地影響到他的科學研究。單是在1951年和1952年,他就正式發表了43篇文章,包括研究論文、科普小品、隨筆註記、學術評論。其中有關於蛋白質結構的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也有涉及到以下一些基礎性課題的文章:基本磷鍵結構和有氧酸結構,過渡元素的硼化物和鉛合金,氫分子的共振和金屬化合物的本質,等等。他還表明,水分子可以在一個氣體原子的周圍聚合成漂亮的晶格,從而將水合物化學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他對鉬的結構化學進行了評述,同時又開始研究一種新的鐵磁性理論。在加州理工學院,他曾對博士生考試進行過改革,他在這個問題上的想法也在報刊上得到了發表。此外,他開始編寫一部新的教材,也就是經過大力修改的《普通化學》第二版。他在通俗刊物《科學文摘》上向讀者說明了為什麼“熟悉科學是合算的”。
獎勵和榮譽紛至沓來。他被選為大名鼎鼎的美國哲學學會的副理事長,這一學會已經成為由本傑明·富蘭克林發起組織的一家知識分子的俱樂部,他成了由美國化學學會伯克利分會頒發的路易斯獎章的第一位得主。他被指定參加一個總統委員會的研究小組,這個小組的任務是研究國民健康的需要。他的畫像被《通俗力學》雜誌收入“半個世紀名人廳”。除此之外還有一長串各種各樣的名譽和頭銜。他甚至還在無意之中成了一位電影明星,他在弗朗克·卡普拉為加州理工學院招生服務的一部影片中粉墨登場,經受了導演的嚴格考驗。
回到家裡,一切也令人愉快,至少在鮑林的眼裡是這樣的情況。他家這所名為梅德爾山的宅院,往往是化學系慶祝新學年開始聚會的場所。鮑林就在自己家門前的草坪上主持這種聚會。食物比較簡單,飲料則很充足。有人回憶說,有一次還上了潘趣酒,是用一支火箭的頭錐作為盛器的。鮑林和愛娃款待成群結隊的晚會來客,這些人多數是鮑林的同事或訪問學者。有時,愛娃就在家裡為員工的夫人們舉行茶會。她與其中大多數人相處得並不和諧——在她看來,這些人衣衫不整,俗不可耐;客人們則認為她語言尖刻,政治上固執自負,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愛娃更感興趣的是每月舉行一次的民間舞蹈晚會。在她和鮑林出訪英國歸來後的幾年裡,這些舞蹈演員經常應邀來她家作客。愛娃向來就愛好音樂。將傢俱移到牆邊,開上錄音機,她就可以和這些朋友以及孩子們翩翩起舞,一連幾個小時跳個不停——有一次,她情緒高漲,不慎摔了一跤,造成了手腕骨折。
民間藝術成了她的一種業務愛好。她為丈夫挑選全部衣著,因此,鮑林的服裝打扮也開始顯露出他特有的風格。50年代初期,鮑林的那些剪裁得體的西服和領帶往往讓位於休閒服裝和運動衫褲,甚至在辦公室裡穿的襯衫也十分豔麗,上面印著奔放粗擴的種種圖案。此時的鮑林,頭上頂著漸見稀疏的灰白長髮,一縷縷頭髮盤旋在腦袋周圍,看上去很有點像愛因斯坦。上了年紀以後,他的個人風格又增添了新的內容:眼睛上是一副只有一半鑲邊的富蘭克林式眼鏡,與人談話時,眼鏡被上推至額頭,窺視桌面上的材料以便說明某一論點時,又將眼鏡下拉到鼻尖。有些時候,他戴了一頂貝雷帽。在流行灰色西服的50年代,這一切給他平添了幾分自由叛逆者形象的色彩。鮑林對自己非常隨便,毫不在意別人怎樣看待自己,因此,他對自己的裝束打扮感到非常自在。
至於他的幾個孩子,看來也事業興旺。第一個孩子小萊納斯在檀香山一家醫院的精神病科當住院醫生,他決定帶妻子到夏威夷定居,一個原因是當地有著天堂般的宜人氣候,另一個原因是他希望不要離父母太近。此時,鮑林已有了第三代,長孫萊納斯三世在1948年出生。由於相距太遠,鮑林和愛娃很少去看望這宗線上的兒孫。
彼得彌補了哥哥遠離父母的缺陷。他模仿父親,進入加州理工學院攻讀研究生課程,專業是物理和化學。這一點使鮑林頗感自豪,但是彼得的兄弟姐妹卻很擔心他有沒有能力步父親的後塵。彼得似乎一切都順利,學習成績達到了及格線。另一方面,他也像典型的大學生一樣,養成了對啤酒和聚會的偏好。他與鮑林的一些研究生和博士後交上了朋友。1950年左右,在鮑林住處開始出現一種小型的社交場景。暖洋洋的下午,五六名年輕的未來科學家結伴同行爬上小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