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父親跟他們反覆叮囑不要新增任何東西,那人道:大爺,你老如果連我都不相信,您自己親自來擠就是了。
小表弟將車停在我父親居住的院落外。我父親早就在路邊迎候了。陪同父親在那裡迎候的還有我二嫂與一些年輕的女性,大約都是本家的侄媳婦們。我二嫂一把搶過孩子,年輕女子們將小獅子從車內架下來,攙扶著進院,然後進入早就佈置好了的“坐月子”的房間。
二嫂揭開襁褓一角,讓父親觀看這個遲來的孫子。父親熱淚盈眶,嘴裡連聲說好。我看到這個頭髮烏黑麵色紅潤的嬰兒,心中百感交集,眼淚也奪眶而出。
先生,這個孩子,使我恢復了青春也給我帶來了靈感,他的孕育與出生,儘管比一般的孩子要艱難曲折,而且今後,圍繞著他的身份確認,很可能還會產生諸多棘手的問題,但正如我姑姑所說:只要出了“鍋門”,就是一條生命,他必將成為這個國家的一個合法的公民,並享受這個國家給予兒童的一切福利和權利,如果有麻煩,那是歸我們這些讓他出世的人來承擔的,我們給予他的,除了愛,沒有別的。
先生,從明天開始,我將鋪開稿紙,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這部難產的話劇,我給您的下一封信,將是一部也許永遠也不可能上演的劇本:
《蛙》。
第五部
親愛的先生:
我終於完成了這個劇本。
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件,與我劇本中的故事糾纏在一起,使我寫作時,有時候分不清自己是在如實記錄還是在虛構創新。我僅僅用了五天的時間就寫完了它。我就像一個急於訴說的孩子,想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告訴家長。五十多歲的人自比孩子,這很矯情,但確是真實感受。一個寫作者,如果連這點矯情的勇氣都沒有,那就可以擱筆了。
這個劇本,應該是我姑姑故事的一個有機構成部分,劇本中的故事有的儘管沒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過,但在我的心裡發生了。因此,我認為它是真實的。
先生,我原本以為,寫作可以成為一種贖罪的方式,但劇本完成後,心中的罪感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變得更加沉重。王仁美和她腹中孩子——當然也是我的孩子——之死,儘管我可以用種種理由為自己開脫,儘管我可以把責任推給姑姑、推給部隊、推給袁腮,甚至推給王仁美自己——幾十年來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但現在,我卻比任何時候都明白地意識到,我是唯一的罪魁禍首。是我為了那所謂的“前途”,把王仁美娘倆送進了地獄。我把陳眉所生的孩子想象為那個夭折嬰兒的投胎轉世,不過是自我安慰。這跟姑姑製作泥娃娃的想法是一樣的。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沾到手上的血,是不是永遠也洗不淨呢?被罪感糾纏的靈魂,是不是永遠也得不到解脫呢?
先生,我期待著您的回答。
蝌蚪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日
蛙
九幕話劇
人物表:
姑姑——退休婦科醫生,七十餘歲
蝌蚪——劇作家,姑姑的侄子,五十餘歲
小獅子——曾是姑姑的助手,蝌蚪之妻,五十餘歲
陳眉——代孕者,二十餘歲。火災倖存,嚴重毀容
陳鼻——陳眉之父,蝌蚪小學同學。街頭流浪者,五十餘歲
袁腮——蝌蚪小學同學,牛蛙公司老闆,暗中經營“代孕公司”。五十餘歲
小表弟——名金修,蝌蚪的表弟,袁腮的部下,四十餘歲
李手——蝌蚪小學同學,飯館老闆。五十餘歲
派出所長——警官,四十餘歲
小魏——女警官,剛剛從警校畢業的學生,二十餘歲
郝大手——民間泥塑大師。姑姑丈夫
秦河——民間泥塑大師,姑姑的追隨者
劉貴芳——蝌蚪小學同學,縣政府招待所所長
高夢九——中華民國時期的高密縣長。
衙役數人。
醫院保安兩名。
黑衣蒙面人兩名。
電視臺攝影、女記者等數人。
第一幕
中美合資家寶婦嬰醫院。大門富麗堂皇,看上去像政府機關。門口左側的大理石貼面門垛子上,懸掛著醫院的牌子。
大門右側豎著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面鑲嵌著數百張姿態各異的嬰兒照片。
一個身穿灰制服的保安,筆挺地立在大門左側,對一輛輛開進開出醫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