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下一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那麼在下次主日崇拜時再見面就有了交談的內容……
這個主意實在是太好了。他馬上付諸實施,只用幾分鐘就寫完了這封信,反覆推敲了幾遍,沒有發現任何紕漏。便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裝進信封,在信封上寫上:“敬呈亨利·亞瑟·卜力總督閣下”。
然後便是準備贈給總督的書。林若翰幾十年來出過不少書,被譚嗣同稱為“著作等身”,如果把那些書全部拿出來,可以裝滿一輛人力車。他當然不會那樣做,只需挑選其中的幾本代表作,象徵性地獻給總督就可以了。他站起身來,在書架前檢閱著自己的作品,經過慎重的篩選,確定了其中的三本:英文版《一個英國人眼中的中華帝國》和《香港——我的第二故鄉》,這兩本書記述了他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豐富閱歷,相信對剛剛踏上這塊土地的總督具有參考價值;還有漢文版《甲午戰紀》,不但對亞洲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中國和日本作了深入細緻的考察、分析,而且是直接用漢文寫成的,體現了作者的“漢學”造詣,總督要統治華人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這塊土地,必然會特別重視這方面的人才。當然,漢文版的書,總督看不懂,但正因為看不懂,才更增加了一層神秘感。林若翰這樣想著,又覺得這似乎有些向總督自薦的意思了,是不是欠妥?但反過來想想,他在信裡畢竟沒有明說“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脫穎而出”之類的話,送幾本書有什麼不可以?如果總督慧眼識英才,豈不更好嗎?主意已定,他在三本書的扉頁上都簽上名字,然後用禮品紙包紮在一起,就一切都準備停當了。
“阿寬,你來一下!”他朝書房門外喊著。
一陣細碎的腳步聲,阿惠跑上樓來。
“牧師,寬叔不在,他跟小姐和易先生出門去了。”
“噢,我忘記了,”林若翰啞然一笑,“那麼,這件事就由你去辦吧!”
“什麼事,牧師?”
“你把這封信和這一包書,替我送到總督府去。”
“總督府?”阿惠吃驚地睜大了眼睛,“我怎麼進得了總督府?門口有衛兵站崗的!”
“你不用進去,交給衛兵就可以了,請他們轉給總督。”
“要是他們不肯呢?”阿惠還是不敢去,“他們會趕我走開的,也許把我當作小偷抓起來!牧師,我怕……”
“會有這麼嚴重嗎?不,你拿上我的名片,對他們說你是林牧師家裡的僕人,他們不會對你怎麼樣的……”林若翰說著,自己也有些猶豫,但是現在阿寬不在,他自己親自送去又不合適,那麼只有讓阿惠去冒險了,“這樣吧,我給你帶上一些錢,如果遇到麻煩,就送他們‘貼士’……”
“總督府的衛兵也會收‘貼士’嗎?”
“我想會的,”林若翰這一回說得很肯定,“去年的那件大案子你忘了?連高階警官都受賄,何況小小的衛兵?你們中國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我現在不得不信了!“
阿惠只有從命了,儘管這件事使她從心眼裡感到害怕,但主人交代她去做卻又不能不做。她鄭重地接過那封信和那一包書,林若翰又拿出一把港幣,一枚一枚地放在她的手心裡,一共十枚,都是一元面值,這比阿惠辛辛苦苦一個月的工錢還要多了。
阿惠把錢收好,捧著信和書下樓去了,那十枚港幣在她的衣袋裡“叮噹”作響。
林若翰站在書房的窗前,看著阿惠出了院門,沿著山路朝下走去。
屹立在上亞厘畢道旁的總督府,是這塊殖民地最高統治者的住宅和辦公處所,背靠太平山,面向維多利亞港,與聖約翰大教堂、英軍司令官邸相毗鄰,佔據了港島中區的最佳位置。而在“政府山”的這三座建築物之中,最後落成的卻是總督府。
早在英國佔領香港之初,相繼兩任外交大臣巴麥尊和阿伯丁都沒有充分估計到這座島嶼所具有的商業潛力,阿伯丁曾在1842年1月指示駐華全權欽使兼商務監督璞鼎查:“香港應當考慮的只是軍事地位問題,非軍事需要的一切建築物應即停建。”8月,璞鼎查視察香港,剛剛開闢的交通幹線皇后大道正在施工,監獄和總巡理府尚未建成,“維多利亞城”還沒有一座永久性的建築,連欽使璞鼎查本人也是住在帳篷裡。8月29日,由璞鼎查一手策劃並親自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使香港正式為英國所割佔,此後優先修建的也是軍港、海軍倉庫、炮臺、彈藥庫、兵營等等軍事設施。“政府山”最早出現的大型建築是1844年開始修建的英軍司令官邸,即民間所稱的“旗杆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