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啞場了好半晌。
最後還是並非實業家的唐雲山先發言:“辦法是錯不了的。總得要聯絡各方面有力的人,大規模組織起來。我有一個提議,回頭邀吳蓀甫來商量。這件事,少了他是不行的。咳,眾位看來我這話對麼?”
“對,對!我和孫吉翁本來就有這個意思。”
王和甫接著說,他的聲音又和平常一樣響亮了。
於是大家都來發表意見,漸漸地談到具體辦法方面去了。本身力量不很充足的陳君宜和周仲偉料想孫吉人——一位航商,王和甫——一位礦主,在銀錢上總很“兜得轉”;而孫王兩位呢,則認定了洋行買辦起家的周仲偉和陳君宜在上海的手面一定也很可觀。但大家心裡還是注意在吳蓀甫。這位吳三爺的財力,手腕,魄力,他們都是久仰的。只有朱吟秋雖然一面也在很起勁地談,一面卻對於吳蓀甫的肯不肯參加,有點懷疑。他知道吳蓀甫並沒受過金融界的壓迫,並且當此絲業中人大家叫苦連天之時,吳蓀甫的境況最好:在四五個月前,廠經尚未猛跌的時候,吳蓀甫不是拋售了一千包洋莊麼?因此在目前絲業中人大家都想暫時停工的時候,吳蓀甫是在趕工交貨的。不過吳蓀甫也有一點困難,就是缺乏幹繭。新繭呢,現在蠶汛不好,繭價開盤就大。自然他還可以用日本幹繭,但自從東匯飛漲以後,日本幹繭進口儘管是免稅,划算起來,卻也不便宜。——這一些盤算,在朱吟秋腦筋上陸續透過,漸漸使他沉入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