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烏梅丸”用量最重,用炮附子六兩,約為現代的九十克,但按照以上所述的原因,應當進行五分之一縮小折算,也就是十八克。也算正常用量了。
這是從方劑學角度對張仲景用附子量與現代習慣的折算理解,說明張仲景用附子量是正常的,並不大。但實際上,在古代用量中,附子的絕對用量還是很大的,但是,縱觀古代醫案用方便知,這種用量古代醫者很少能達到的,實際用量遠小於這個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不掌握煎藥的時間,不知道附子必須先煎一個半小時左右,以達到去毒的目的,另一個,是因為炮製方法比較落後。
唐初之前使用的是火炮法,也就是在火邊煨或者在火上烤。這種方法不好把握炮製的度,很容易把藥材炮製烘烤不足或者過度,炮製過度,會損害藥物的藥性,損害藥用價值。如炮製不足,又容易去毒不足而引起中毒反應。張仲景《傷寒論》裡說的三枚炮附子那是達到了去毒要求的標準用量,而實際上,由於古代附子炮製方法比較落後,附子去毒達不到要求,劑量大了經常出事故,所以古代醫者對附子的使用都十分謹慎,儘管傷寒論要求三枚,平時也就用兩枚,大個的也就一枚。一些膽小的郎中用量更小,
象薛郎中這樣敢於直接用原方三枚的,還是比較罕見的,也算是藝高人膽大了。
石郎中忙答應了,趕緊去抓藥煎藥。唐初的人還不知道附子要先煎去毒,所以很快便煎熬了藥送來。親自給老婦服下。
不一會,董氏便口角流涎,並開始嘔吐,伸手在空中亂抓亂舞,手腳冰涼,接著出氣多進氣少大小便失禁了!
一見老婦果然中毒,薛郎中和石郎中頓時慌了神,趕緊急煎甘草綠豆湯給老婦送服。可效果不佳,病患已經昏迷,又急忙調整用藥,原方又加生大黃、防風、黑小豆和蜂蜜,手忙腳亂一直救到天亮,老婦這才轉危為安,悠悠醒轉。
先前聽薛郎中說得頭頭是道的,董氏的兒子和兒媳婦還信心滿滿的,沒想到藥用之後,竟然出現了中毒,氣得她兒子怒目圓瞪,他是大戶人家做事的,也學得說話拿架子。衝著薛郎中和石郎中呵道:“搞什麼,你們行不行?不行我換地方治!”
對於醫館藥鋪來說,治不好病患,逼得病患轉到他處求醫,是很沒面子的事情,石郎中跟他們連連作揖道:“抱歉抱歉,不是我師父醫術不行,而是這藥……這附子琢磨不定,有的藥效強得很,有的又沒效果,讓人左右不是,剛才我們已經選了燒得最焦的藥了。沒成想還是中毒了。”
“你們不會少用點?”
“少用效果不好啊。”
“現在效果好了,我娘差點死!這帳怎麼算啊?”
石郎中很是尷尬,扭頭望向師父薛郎中。
出了中毒醫療事故,又是用藥過量導致的,這責任跑不掉,薛郎中也有些慚愧,拱手道:“實在抱歉,令慈這次在鄙處診病所有費用,一律全免了,以表謝罪之意。”
“這還差不多!”男人撇著嘴道,“那你們趕緊治啊,我娘都痛得快死了。”
“好的好的。”薛郎中揹著手在屋裡來回踱步,想著該如何醫治。想來想去,這病還得用桂枝附子湯,沒別的更好的選擇。可是拉開藥抽,看看裡面的附子,花花綠綠的也不知道哪一個炮製效果好,用得上,不中毒。
連師父薛郎中都沒辦法,石郎中更沒主意,只能站在一旁乾瞪眼。
薛郎中正無計時,旁邊小藥童道:“老爺,昨兒個恆昌藥行的來推銷他們的新炮製的藥,說他們那幾種新炮製的藥,不容易中毒,不會嘔吐啥的, 其中好象就有附子。他們還留了一些藥材在這裡,要不要試試?”
薛郎中心中一動,昨日恆昌藥行的的確來推銷新炮製的藥材,說每樣都免費奉送一包,用的好再去買。當時藥鋪裡很忙,顧不上這件事,就讓他們把藥留下了。也沒注意有哪些藥。聽小藥童提起,這才想起來,眼下正沒主意,用用這藥也好,反正恆昌藥行是老字號了,他們炮製的藥一向很不錯的。
薛郎中的仁壽藥鋪使用的藥材,大部分都是從他們藥行進的藥。雖然說了不會中毒啥的,但薛郎中自然知道這只是個宣傳手段,他行醫這麼多年,附子中毒的情況見得多了,吃了有效同時又不會中毒的情況很少。不過現在無計可施,從心裡倒希望他們說的是真的。
見薛郎中點頭了,小藥童忙把恆昌藥行留下的藥拿了出來,裡面果然有一包是附子。包裡另有一張小紙片,紙片上寫著:“注意:本附子入藥,必須先煎半個時辰到一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