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4頁)
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完,盡興飲酒取樂,並傳令:“堅守勿出,違令者斬!”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魏軍相峙1百多天。雖然多次派士兵挑戰,魏兵均不出戰。一天,丞相挑選了一些華麗的婦女服裝,讓人送給司馬懿,侮辱他膽怯不敢應戰。司馬懿被激怒,向魏帝曹丕請求決戰,曹丕派衛尉辛毗帶著令旗來制止他。
護軍姜維對諸葛亮說:“辛毗帶著令旗來到魏營,這回司馬懿該出戰了!”丞相說:“他本來就不想出戰,所以才千里迢迢去請戰,以向部下顯示其力量強大罷了。這不過是做個樣子而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如果他真能戰勝我,又何必不應戰呢?”姜維更加佩服丞相的英明。過了幾天諸葛亮又派人去魏營,司馬懿問:“諸葛亮每天睡幾小時覺?吃多少飯?”來人說:“丞相起早睡晚,處罰20軍棍的小事都親自審理,每天食量不到數升!”使者回到蜀營,對孔明說:“司馬懿受了巾幗發衣,並不嗔怒,只問丞相寢食及事之煩簡,絕不提戰爭之事。”孔明嘆了一口氣,說:“他深知我也!”司馬懿繼續堅守不出,對諸將說:“諸葛亮吃飯少而工作繁忙,他必活不長久!”果然,8月,蜀相諸葛亮病死在軍中。長史楊儀指揮蜀軍撤退,老百姓奔告司馬懿,魏軍前去追趕,姜維讓楊儀率部隊返蜀,依然和從前一樣打著旗幟,推著丞相乘坐的車子,擂進攻的戰鼓,好像和往常一樣。魏軍被迷惑住不敢追逼,收軍後退,蜀軍從容撤退,一直進入斜谷才為丞相辦理喪事。老百姓看在眼裡,笑著說:“死諸葛嚇跑了活仲達!”司馬懿聽了也說:“我能預料諸葛亮活著的計謀而不能預料他死後的計謀啊!”這兩人鬥智鬥勇的故事,不失為千古趣事。
三、九地篇(4)
諸葛亮是三國時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深謀遠慮,靈活多變,嚴明治軍,重視訓練。史稱他的部隊“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軍隊“進退如風”,行動迅速、靈活,停下來就衝不動,“止如山”。諸葛亮一生光明磊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唐代大詩人杜甫曾賦詩《蜀相》加以謳歌曰:“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潼關之戰
公元755年11月,安祿山叛變。他擁兵自重,乘中原空虛,詐稱奉唐玄宗密旨,以###右丞相楊國忠為名,率兵15萬反叛唐朝。
唐王朝極為震驚,倉促應戰。叛軍從薊城(今河北省北京一帶)南下,連陷靈昌(今河南省滑縣)、陳留(今河南省開封東南)、滎陽(今河南省滎陽)。12月,安祿山攻佔洛陽。唐將哥舒翰與眾將領商議如何剿滅叛軍的對策。有人主張速戰速決,打他個措手不及;有人則持相反的態度,說:“安祿山實力雖強,但遠征後方補給困難,利在速決,不宜持久。我軍恰好相反,兵力尚未聚齊,戰鬥力薄弱,更應據險扼守,以待時機”。哥舒翰支援後一種意見,親自領兵據守潼關(今陝西省境內),恃險抗敵。叛軍屢攻失利,只得退駐陝州。
但是,只懂藝不知兵法的唐玄宗拒絕採納哥舒翰的謀略,下令唐軍從潼關出擊。豈料,唐軍的先鋒部隊剛進入靈寶西原就與叛軍崔乾佑部相遇,這裡南面依山,北臨黃河,中間是幾十裡狹長隘道,兵家最忌在這樣的地方作戰。崔乾佑為迷惑唐軍官兵,以一部分兵力埋伏在險隘的道路上,故意使軍容不整,旌旗紛亂,做出弱不禁打的樣子,而以主力部隊埋伏在險路上。當唐軍發動進攻後,看到散亂不整的敵軍,以為是他們害怕逃跑了,不加戒備,貿然長驅直入,被誘入狹道。叛軍從高處投木石,堵塞唐軍,砸死、砸傷士兵不計其數。哥舒翰急命士兵用氈車衝擊敵陣,叛軍則以數十車柴草塞路,縱火焚燒。煙霧迷漫,使唐軍進退兩難,陷於一片混亂。
叛軍乘機以精騎從南山繞到唐軍側後,發動進攻,致使其首尾驚亂,相互踐踏,奔逃中掉進黃河裡的人很多。十幾萬唐軍幾乎全部覆滅,哥舒翰只得帶領殘兵敗將退守潼關。第二天,叛軍猛攻潼關,哥舒翰被俘。靈寶一仗,叛軍大獲全勝,又得潼關,叛將崔乾佑喜出望外,立即率兵西進,攻克長安。這時,唐玄宗如大夢初醒,後悔莫及,不得不逃往四川。潼關失守,使長安失去了天然屏障。這一兵家必爭的戰略要衝,也就是“我得亦利,彼得亦利”的“爭地”。由於玄宗瞎指揮,不顧唐軍尚處劣勢的情況,過早下令反攻,招致大禍臨頭。在靈寶一戰中哥舒翰又犯了輕敵的錯誤,上當受騙,結果慘敗。
現代戰爭中,侵略和反侵略的性質十分鮮明。正如,毛澤東教導的:“我國和各社會主義國家都需要和平,世界各國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