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擋不住;運氣不好時,再努力也沒有用。”�
筆者又說:“但是,不努力怎麼證明運氣好不好?所以還是努力比較重要。”�
他剛開始愣了一下,很快就笑了起來:“對!對!努力和運氣兩樣都重要,不努力不知道運氣好不好,運氣不好再努力也沒有用。”中國人的易經素養,畢竟隨時可以突破二分法的困惑。�
當前社會上的萬般亂象,說穿了不過是“二分法”同易經的“三分法”之爭。�
“二分法”的主張,是非必須明確,一切都要透明化,大家把話說清楚,並且把這些作風,
當做是現代化的指標,好像非如此不足以談現代化。�
“三分法”則認為“真理往往不在二者之一”,是非當然要明確,但是人不是神仙,怎麼能夠分辨得十分正確,一切是非,不過是自圓其說,常常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一陣子的是,很快就會變成非,怎麼可以草率地論定呢?何況“真理在二者之中”,是非中間有一大片灰色地帶,既非是也非非,
既有是,也有非,難道可以輕易地忽略掉嗎?�
是非難明,並不表示是非不明。在是非尚未明確化之前,又怎麼能夠不顧一切地透明化呢?大家就算有心把話說清楚,也得顧及現實的複雜性,以及言語的侷限性,根本就說不清楚,又該怎麼辦?�
其實,現代化的西方,也有很多難以解決的難題,他們正努力地提倡後現代主義,希望以三分法來代替僵化的二分法。可惜許多人不知道後現代主義接近易經的三分法,否則也就不會花費那麼多心力,來做無謂的抗爭了。�
二分法畢竟比較簡單易學,而且條理分明、結果十分明確,符合大多數不喜歡動腦筋或者不會動腦筋的人,所以擁護者不在少數。�
三分法不但複雜難懂,而且採取圓周式思考法,結果又不明確,怪很多人大傷腦筋。不是不喜歡它,便是錯用了它,無論過與不及,都會導致不正確的結果。�
過去大家比較客氣,不敢自我膨脹,也不敢過分武斷,雖然也是二分法和三分法明爭暗鬥的局面,卻能夠維持表面上的平靜無事。現代自由民主,大家有話就要大聲說出來,不但自我膨脹,而且十分武斷,二分法和三分法還沒有搞清楚,便抓住麥克風不放,反正說錯了自己也不知道,哪裡會臉紅呢?�
現在和過去,都是陰陽消長的變易。換句話說,都在明爭暗鬥。所不同的,不過是過去明少暗多,而現代明的成分多,而暗的成分比較少而已。�
看清楚三分法的人,對事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看起來有點冷漠,實際上十分理智。只知道二分法的人,凡事很快就要分辨是非、對錯、善惡,越熱心就越容易情緒化,看起來很有正義感,其實非常衝動。還有一種看不懂三分法的人,誤以為三分法便是一切走中間路線,扮演騎牆派的角色,隨時靠左、靠右,認為是左右逢源,不料卻成為投機取巧的小人。�
整個社會,被這三種人搞得昏天暗地,以至任何事情,都得不到公論:任何新聞,都出現相反的論證;一切活動,都具有正反不同的看法。美其名為多元化,實際上是亂七八糟。�
中國人講不講理?�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講道理的民族,但是中國人生氣的時候,經常很不講理,甚至惡劣到蠻不講理的地步。偏偏中國人的情緒浮動得相當厲害,常常生氣,所以顯得十分不講理。�這樣說起來,中國人究竟是講理的,還是不講理的?答案應該是中國人最拿手的“很難講”。很難講的意思,是最好不要在“講理”和“不講理”兩者之間,選擇其中之一。否則的話,
為什麼很難講呢?採取三分法的思維方式,把“講理”和“不講理”兩者合起來看,形成“情緒穩定時很講理而情緒不穩定時十分不講理”的第三種情況。由此可見,情緒穩定與否?對中國管理非常重要。管理以“安人”為目的,是不是也可以解釋為安定大家的情緒呢?先把情緒穩定下來,然後才從事管理的相關活動,可以說是修己安人的深一層內涵。情緒管理,對中國人十分重要,不能夠忽視。
第二章 管理的思想形態第三節 有法中無法而無法中卻有法
中國式管理最受人詬病的,莫過於看似有法,卻近乎無法。每一件事情,處理起來,都好像“個案處理”一般。相同的“因”,居然能夠弄出不同的“果”。�
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就是基於這樣的觀察結果,推論出“中國人根本沒有原則”。不幸的是,有些中國人,竟然也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