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整個世界來看,不同的民族,具有不一樣的花樣,形成各自不同的文化。然而,就同一民族而言,則語言、文字、血統、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以及意識形態,可以說相當一致。換句話說,不相同的文化,分別存在於不一樣的地區,力求相安無事,適當地限制交流。�
自從美國、前蘇聯兩大陣營對立的情況解除以來,交通方便,資訊發達,加上越來越不能限制,使得原本各據一方的不同文化,到處交流,互相沖突,形成多元化的社會。同樣一個區域,可能出現眾多不同的花樣。那些原先十分有凝聚力的血統、語言、文字、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甚至於意識形態,似乎一下子喪失能量,再也拘束不了人們的行為了,更難以規範眾人的思維。�
相當一致的閉關時代,企業經營管理,不必強調什麼企業文化。整個社會,大家的想法十分相近,不論哪一家公司,都要按照社會風氣所允許的方式,來進行經營管理。員工不論來自何方,彼此的觀念相當接近,有一些奇怪的言行,馬上為同仁所覺察,所制止。�
現代多元化社會,企業經營管理,必須重視企業文化。因為同一地區,大家的想法很不一致。各人有一套主張,而且都言之成理。這種情況,對於喜歡講道理,怎樣講都有理的中國人,更是一人一義,十人十義,意見相當分歧,非常不容易整合。有些人看到中國人民主化的結果,越來越混亂。管理民主化等於胡作非為而不受限制,反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亂說亂做,都可以找出相當的理由。形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反倫理、不道德局面,令人心痛不已,便認定中國人不適宜實施民主化的管理。�
這種見解,顯然又陷入“民主”、“不民主”的二分法陷阱,不適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我們最好把民主和不民主合起來想,才能夠順利地在現代這種“嘴巴上說民主,心裡頭想的並不是西方那一套民主”的中國社會,建立起合理的企業文化。
第三章 管理的三大主軸第三節 多元化社會更需要共識(2)
一般的說法,公司的平均壽命,只有7年。不到7年的公司,根本談不上企業文化,因為什麼時候要倒閉,誰也沒有把握。生存期間超過7年,就需要用心建構企業文化,以期生生不息,永續經營。�
事實上,公司剛成立的時候,用不著企業文化的約束,大家在蜜月期間,自然盡心盡力,對於權利、義務,並不十分計較。當時忙於開拓市場,東西賣不賣得出去,成為大家注意的焦點,沒有心思去想一些別的。市場沒有問題,財務跟著傷腦筋起來。往往銷售得越多,財務越吃緊,因為週轉相當困難。大家看見老闆披著風衣,抓緊手提包,經常為錢而奔忙,也就沒有太多的怨言。等到市場、財務逐走上正軌,人事問題必然正式登場。原本沒有意見的地方,現在也有了抱怨;本來認為無所謂的,現在也開始計較起來。於是,企業文化就成為修己安人的一套準則,也是管理有效的基礎。�
在企業文化多元化社會中,組織內部形成共識的意思是企業要想生存,必須上下一心,成員具有相當接近的看法,以期步調一致,產生同心協力的效果。�
中國式管理的特色之一,是組織同仁因道結合。大家合則留,不合則去。在多元化社會中,結合少數志同道合的人,為達成同一目標而共同奮鬥。�
企業和政府是不同的。政府並沒有選擇人民的權力,生為國民,政府一定要加以接納,頂多在犯罪有證據,或者以莫須有罪狀把他關起來,甚至於殺掉,否則必須承認他是組織的一分子,無法將他排除。企業就不是這樣,有權力選擇組織的成員,只讓透過篩選、面試、試用的少數志同道合的分子進入公司,成為組織的一分子。企業可以選擇成員,若是放棄此項權利,讓不是同志,甚至於破壞分子進來任職,等於有門而不知設防,有人而各行其道,不但難以管理,而且不容易持續生存。�
社會相當一元化的時候,企業的作風稍有不同,也相去不遠。社會日趨多元化的時代,企業文化的差異性,越來越大,必須倍加小心,合理地加以調整。�
管理者重在決策,組織中如果沒有人能夠拍案定奪,樣樣要公聽、公證,而且意見紛擾,莫衷一是,請問如何有效管理?民主國家的經濟發展,通常比專制政府來得緩慢,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明證。�
沒有人贊成獨裁,因為一個人再有智慧、有能力,也絕對不可能萬能到樣樣精通的地步。百密一疏,稍微有一些差錯,獨裁的後果就不堪設想。然而,民主的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