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2/4頁)
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真實的勞務和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就像一個老實人,哼哧哼哧每天累得汗流浹背的生產糧食、鞋帽、衣服、電子產品,然後由一個整天無所事事的無賴用白條來購買,就這樣,白條不斷的累積,就成了鉅額的外匯儲備。
慢慢的,白條貶值了,但反正這個無賴可以再印刷出來更多的白條來抵債,只要這種白條能夠用來完成和中國的交易,無賴永遠不會擔心白條貶值……
世界就是如此荒謬,當日本、德國或者中國對美國出現貿易順差的時候,日本和中國的出口商實際上僅僅用出口商品換來了一張張綠色的紙片。
美國海軍學院教授Thomas Barnett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只用很少的紙幣去交換亞洲地區豐富的產品和服務,我們也足夠聰明地知道這一切並不公平,當我們送去這些紙幣時,我們必須要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美國太平洋艦隊”。
是的,實際上美國龐大的武裝力量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確保美元紙幣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裡不會被拒收。
最具代表性、最荒謬怪異的莫過於2009年初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華時向中國推銷美國國債的那些論調了,更為荒謬的是,許多中國專家乃至政府高層官員還深以為然……
希拉里說,“中國應該購買美國的國債,借給我們美國政府,然後我們把這些錢交給我們的公民,讓他們來購買你們生產的產品,與此同時你們的公民可以獲得工作。”
“這是雙贏(Double Win)的行為”,希拉里說。
歸根結底,希拉里在說,“我們得到了東西,而你們得到了工作。”
中國政府用人民的儲蓄購買美國國債,美國政府把這些錢轉移到美國消費者手中,美國人就有錢來購買中國的產品和服務,中國人由此得到工作——這是什麼理論?
記住,人們真正需要的是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而非工作本身!
如果我不用工作就有人給我大把大把金錢去揮霍享受,我為什麼要去工作?
正如歐元太平洋資本投資公司總裁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事情說,“讓別人享受產出,讓我們的人民工作,這算什麼?這不是工作,這是奴役!”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4。7人民幣與美元(2)
真不曉得到底是希拉里無知還是中國的經濟專家和高官們無知?
受選民情緒和政治氛圍影響,美國政府官員對待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態度變化尚可理解,而作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這樣的學術名家,如果也動輒改變自己的觀點,發表一些忽略所有經濟背景的昏言昏語,就實在讓人覺得不可理喻了。
說的正是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
2009年5月,藉著新晉諾貝爾獎得主的輝煌桂冠,克魯格曼先生來到中國的北京和廣州做“非凡財富”主題的巡迴演講,短短一週時間,據說狂賺人民幣500萬元!
也許是見識到了中國兩個典型的“明星城市”在金融危機後時代的無比奢華和繁榮,也許是邀請他的那些中國人所顯露出來的富裕和闊綽實在讓自我感覺優越的克魯格曼太過於震驚,這種奢華、繁榮、富裕和闊綽,在擅長國際貿易理論的他看來,一定是刻意壓低人民幣匯率換回來的!
在中國發了大財的克魯格曼對中國卻沒有一點好感,2009年10月22日,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中國式脫鉤(The Chinese Disconnect)”一文,稱中國的貨幣政策蠻橫殘暴而令人憎恨(outrageous),以鄰為壑(beggar…thy…neighbor)的中國正在偷竊(stealing)別人的工作,搜刮(siphon)民脂民膏,謾罵得起了勁兒的他,居然說中國的貿易順差和購買美國國債造成了全球金融危機!
額滴神啊,這是德高望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說出來的話麼?
原來,中國透過壓迫勞工、耗費資源、汙染環境辛辛苦苦為美國人提供便宜的產品,並且把儲存的錢用來購買美國國債,居然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
就在這篇文章中,對於2009年美國財政部沒有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克魯格曼認為那是“滑天下之大稽(They’re Kidding)”!
2010年3月14日,克魯格曼先生再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