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詞吶?詞還有最後倆字。快點快點,褚妹妹,快說完那倆字,我讓人謄錄下來,貼到寺廟的牆上,也彷彿一段‘碧紗籠’故事。”
據說,唐代有一名青年學生進京趕考借住在寺廟裡,寺院的和尚都不待見這位白吃白喝的窮學生,特意先開飯後敲飯鍾,讓窮學生錯過飯點。這位窮學生於是在廟牆上憤怒題詩,但等他高中之後,做官多年再重回廟裡遊覽的時候,發現廟裡和尚很細心地用碧紗籠將他題的詩罩了起來,生拍那些詩句被風吹雨淋……
施衙內這是抱怨。
桃花塢裡也有一座道觀。
原本,施衙內以為他可以仗著老爹在無為軍做判官的權勢,桃花觀的道姑們還不巴結著接待他們一行人,沒想到卻撞了個冷臉:桃花觀藉口房子都租出去了,如今沒有空閒的屋子,因而拒絕這一行人入住觀中。
在著力討好的女友面前,桃花觀如此不給施衙內面子,施衙內簡直覺得丟盡了臉,他很惱火,後果……後果似乎不嚴重。
桃花觀說她們把房子都租給了準備參加秋試的秀才,一間空餘房子都沒有。施衙內雖然囂張,他老爹雖然權勢很大——相當於地委監察主任的角色,但這年頭誰敢得罪考生?
那些考生一旦透過州試,再到京裡參加完省試殿試,誰又知道他們當中,能否會出一兩個躍龍門的未來丞相。
所以,即使在自己的女友面前,桃花觀的道姑很不給面子,施衙內也只能帶著大隊人馬,乖乖的來到桃花觀後坡,在這片桃花林中找了一片空閒的草地,消磨女兒節的美好時光。
好在桃花觀也不敢憑空得罪這一行六七個衙內們,她們派了一名女尼姑隨行伺候,還殷勤的奉上道觀中自釀的酒水,讓施衙內覺得稍稍出了口氣。但這口氣依舊不順暢,施衙內還想闖進廟裡,進行一場流傳後世的塗鴉。
有海州第一才女褚素珍姑娘做的春遊詩,就彷彿殺豬人有了屠刀一樣,正稱手。
看看,你們這群佔據道觀的應屆考生都看看,你們的才華有我的女友高嗎?
見到我女友寫的詩,你們還敢在我面前說自己識字嗎?
連字都識不全,也敢來府城趕考,還大搖大擺的佔據廟觀,弄的我堂堂施衙內,只能灰溜溜的帶著女友坐在山坡上——你們這群沒知識的鳥人,犯了多大的錯,知道嗎?
桃花觀派來伺候的女尼姑名叫妙泰,這名眉目清秀的、二十歲出頭的女尼姑一直懶洋洋的坐著,聽到施衙內的叫囂,她只是和煦的笑了笑,有氣無力的回答:“我替衙內準備好筆墨,不知衙內喜歡廟裡那塊牆壁?”
施衙內縮了縮脖子。
這位妙泰又是施衙內不敢招惹物件。
妙泰沒出家之前,也是官宦人家的寶貝丫頭,但她自小體弱,生身母親早早死了,於是,在當地做官的父親便把她送入道觀修身養性。若干年後,妙泰父親任職期滿,準備離開當地,妙泰卻不願隨父親回鄉,於是,她父親利用權勢買了一份出家的度牒;於是,妙泰便算是桃花觀裡的正式出家人了。
與大多數走街串巷,靠傳播是非,哄騙富人家眷錢財的道姑不同,妙泰的父親臨走的時候,替女兒在海州城外買了一塊莊園,百十畝土地,而後捐給廟裡一大筆錢。別的不圖,只求女兒住在廟裡不用為謀生而奔波。而妙泰有了這些依仗,在廟觀裡一貫獨來獨往,身邊幾個老尼姑伺候著,還有父親留下的兩個丫鬟傍身,平常根本不參與廟中的俗務,一排清高孤獨自賞的模樣。
但正因為如此,妙泰也很得一些自命清高的官宦女子的喜愛。
這些官宦人家來廟中燒香做法事的時候,最喜歡妙泰小院的清靜,也喜歡妙泰飲食居住中,透露出的官宦氣派,常常向主持要求居住於妙泰小院,並由妙泰親自接待的……當然,妙泰獨居寂寞,也願意答應觀主的請求,並在與官宦女子的交往中,重溫過去的生活。
所以這位妙泰雖不常出去串門,卻跟全海州城的官眷關係密切。當然,也正是這次因為有妙泰出面接待,才讓施衙內不敢在桃花觀撒野……得罪了眼前這尼姑,等於得罪了全海州城的女眷們,女人傳起閒話來那是很恐怖的。
施衙內鬱悶的轉向褚姑娘,後者瞪了施衙內一眼,不以為然的說:“你居然也知道碧紗籠的故事……等等,大家靜一下,彷彿……又有聲音傳來?”
確實又聲音傳來,那是一聲極端高分貝的慘叫,隱隱約約,似乎在叫嚷“鬼”什麼的。
緊接著,桃花林深處、桃花觀的廟牆後面,傳來一陣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