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布並殺之,算是除了一害,但劉邦本人也在這次戰役中被冷箭射傷。
或許是離鄉日久,思鄉心切,或許是自知來日不長,其言也善。公元前196年初冬,劉邦在平定英布班師途中,繞道回故鄉沛縣看望了自己當年的故舊及父老,也就在這次的故鄉之行中,劉邦酒後豪歌,寫下了一首歷久傳誦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毫無疑問,這時的劉邦已經深深感覺到治理國家之不易,而真正能夠幫助自己鎮守四方的那些威猛將士又在哪裡呢?
《大風歌》是劉邦留給後人為數不多的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但卻不是唯一的一首。若論文采章法,應當說他寫給寵妃戚夫人的《鴻鵠歌》要更好一些,但真正影響之大,旁不可及的卻是《大風歌》,我想其中的原因大約就在於作為帝王,《大風歌》唱出了所有開國之君甚或每一位有志君王的心聲,而專屬私情的任何作品,相對於帝王來說,它的分量都是不夠的。
相比較於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雖說不是名譽上的開國皇帝,卻是實際上的大唐基業開創者。可能是由於出身不同,所受教育的不同,唐太宗身上更多的是一種智慧,而體現在劉邦身上的則可以說是一種流氓式的狡詐。而單就詩歌本身的品位而言,唐太宗儘管在群雄並起的唐代詩人中並非鶴立雞群,卻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據《全唐詩》載,太宗一生共留下詩作近百篇,其中如《帝京篇》10首以及《詠風》、《詠雨》、《詠雪》、《詠燭》等系列詠物詩,還有《飲馬長城窟》、《塞外晚秋》等邊塞詩都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諸如: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雲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帝京篇》)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飲馬長城窟》)
這樣一些詩句,即使是與同時代的一些詩壇聖手相比也絕不遜色。而更主要的在於,唐太宗作詩,非為詩而詩,而是為事而詩,為天下事而詩。他的絕大多數詩歌都作於長期的戎馬生涯中,記載著、鼓舞著和他一道出生入死的將士們,而當他即位九五之後,他的詩歌又往往成為對朝廷重臣最高規格的獎勵,成為他平衡各種勢力、維護皇權統治的一種工具。我們在“讀史品詩”的系列文章中曾經提及的《悼魏徵》、《賜蕭瑀》等就是極好的例證。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開國皇帝的詩詞別議(2)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豪門,然喜交江湖人士,所以染了一身江湖習氣,寫詩並不在行。而有意思的是,他曾經的對手之一,南唐後主李煜卻是一個大詩人。然而,正是在征服南唐的最後時刻,面對李煜派出來的談判代表,他竟拿出其昔日所寫的一首《詠初日》:
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
須臾走向天上來,逐退殘星趕卻月。
並說自己曾有《詠月》詩一首,其中有兩句“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萬國明。”與李煜相比又當如何?就是這一首半詩歌,直把個本以為北方君臣不過赳赳武夫,全無文采可言的南唐談判代表驚得目瞪口呆,回去一向李煜稟報,然後便開門投降了。
其實說來可笑,《全宋詩》所收趙匡胤詩總共也就三首半(《詠月》只有兩句),如此看來,宋太祖詩雖不多,卻實實在在將其化作兵鋒,好鋼使在“刀刃”上了。
至於洪秀全,作為初期的革命領袖,最終卻走向帝王道路,雖也開基建國,卻是未能長久,這一切,其實在他並不算多的詩歌中早有表露,那就是,功力欠紮實,文采欠豐碩,思想大於形象,口號多於寫實,以大話嚇唬人,以豪言鼓舞人,諸如:
手握乾坤殺伐權,斬邪留正解民懸。
眼通西北江山外,聲振東南日月邊。(《述志》)
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吟劍》)
等等這些,難道不是我們似曾相識的嗎?
最後要提到魏武帝曹操,他可以說是歷代帝王中最傑出的詩人了,總觀曹操一生,文治武功皆有成效,而詩歌創作也可謂頗多成果。別的不論,我們僅從其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的那些名詞警句中也足以看出其詩歌影響之深遠,風采之超然。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短歌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