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聯絡:大饑荒、*、大串連、知青上山下鄉、返城、高考、改革與開放、計劃生育、官倒、兩軌制種種世態、通貨膨脹、經濟緊縮和膨脹、裙帶官僚資本、地產熱、貧富分化加劇……每經歷一個歷史階段,敘事者都會說出那段年歲中全國所發生的突出事件,很多事件還對敘述者本人的生活發生了重大的影響。這使得小說的可讀性非常強,除了關注一個人之外,還額外關注到一個時代,一個使得億萬人命運浮浮沉沉的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今的激盪六十年。值得一說的是,與普通共和國公民不一樣的是,這位先生是一位有中國特色的高階公務員,或者說最終職銜至市長一級的高階官僚。正如看到小說的前半部分,我錯以為它是一部帶有濃重叛逆味道的成長小說一樣,看到小說的後半部分,我又錯以為它是一部地道的官場小說。合起來一塊看,卻越看越不是那麼回事,小說像是一張天羅地網,所謂“李國安”這個人物不過是小說世界裡“振動一下翅膀”的蝴蝶而已。當他用自己的出生來發出第一個微弱的力道後,我們於是能看到了小說文字在紙上呈現出無限豐富的立體感來。 。 想看書來
陶林:罪與罰的淵藪(2)
有關於這個立體感,小說作者已經在小說內部作出反反覆覆隱喻式的交待,那就是有關於“檌城”的結構。這個結構完全是小說自身結構的隱喻。小說大概花費了四分之一的筆墨,喋喋不休地談論著遠離主人翁存在經驗之外的一座城池。這座被敘述者用夢囈般的語言反覆地陳述,一會兒有七層、一會兒形如嘴唇、一會兒如一團火……毫無疑問,檌城作為一個虛無意象的存在,是作者展示自我對天空感覺的用心用力所在。而檌城之外,小說給予的生活所指,是貪腐官員李國安充滿反諷和不間斷荒誕色彩的生命本身。立體感便存在於這務實與務虛之的張力之中,借用點佛教裡的說法,小說《人間世》是一篇由幻相、本相、真身所組成的夢。幻想是由現實中真身李國安本人在最後的小屋內追憶似水年華而來的,作為本相的檌城也隱藏在幻想之中,海市蜃樓般地歷歷在目,也海市蜃樓般的虛無飄渺。同樣,經歷了太多的大起大落與人世沉浮,作為“真身”主人翁本身所經歷的一切也顯得十分可疑起來,從為填飽肚皮而苦澀掙扎到一躍成為改革先鋒、官場能吏、權門顯赫,坐擁權勢、金錢、美女,到惶惶不可終日,回憶起來,無疑像一場黃粱夢。這一切,是歷史大變革時期,時代英雄們的縮影。的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但“可能性”變得太四通八達,即以“魔幻現實”來指示,也還是顯得語言之無力。小說中現實比幻境更加的有幻滅感,而現實發生過的和正在發生著的一起,之於小說的現實,則更會令小說無語。因為小說主人翁在反思自身的惡,從其言語中表示的態度來看,他又經常為自己辯護——“我的這點惡算不了啥”。
如烏雲籠罩在兩層不真實之外的,就是作為“本相”的檌城。我以為,作者對於檌城的描述是精緻又精彩的,塔羅帕、堆砌的沙礫、設計師筆下飄渺的城堡、諸神與妖精、熵原理支配下的忽閃忽閃的城市和生活在那裡的忽閃忽閃的人們。本來是一種寓言式的存在,作者興致所至,讓敘事的真身李國安由他自己的幼名李長安發揮出去,鋪演了一段旅人扎和婭互相尋找的傳奇。於是,我們也被戴上了那條探看檌城的道路。檌城的基本結構、風物、人情等等細節,慢慢被顯示出來。不過,在作者的反覆描述中,檌城反而更加撲朔迷離。它太過於被敘事者的抒情力量所左右,充滿了盎然的詩意,有種博爾赫斯式的神秘感,同時又承擔著作者個人詩學感覺的代言者。因此,越到最後,我越覺得,它的寓言意義被沖淡了很多,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審美存在。檌城,似乎是罪之城的寓體,是惡的血氣在人間蒸發,冷凝在茫茫宇宙中的一個所在,卻變成了一抹在幻想中的亮色,一對跨時空戀人(扎和婭)相會的舞臺。這叫人不能不想象到,最近一段時間網路上流行的玄幻小說對作者本人的影響。恐怕是現實給予小說家們保留的想象空間太有限的緣故吧,中國的青年作家和寫手們,以及被高壓現實弄得疲憊不堪的讀者們,似乎只有共同寄情於玄而又玄的某種場域之中,才能彼此達成心靈的默契。黃孝陽是中國70後一代青年作家的典範,出身於網路世界,《人間世》有穿鑿與現實與玄幻之間的功力,也因此可以被視作一種集結性的典範作品吧。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陶林:罪與罰的淵藪(3)
文藝總是對真實世界的敏感反應。在《人間世》中,作者很認真地描繪了李國安的成長和升官圖譜。在整體結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