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坦俳��
校園,情治人員滲透學校,學校師生的言論更受到政府的鉗制,學生運動遭受重大挫折。
國民黨高階將領衛立煌(轉帖)
1955年3月17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刊登了一條醒目的訊息:“前國民黨高階將領衛立煌已在十五日返回人民祖國。”衛立煌和夫人韓權華自香港抵達廣州時,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副書記林李明和統戰部部長饒彰風等前往迎接。衛氏隨即發表《告臺灣袍澤朋友書》,呼籲在臺軍政友人“及早醒悟,對於有助於解放臺灣者,在有形無形中,各自乘機量力而為”。(衛立煌:《告臺灣袍澤朋友書》,1955年3月15日,《新華月報》1955年第4號)
衛立煌1897年生於安徽合肥,出身行伍,是蔣介石中央軍中最善於用兵的將領之一,曾因“圍剿”紅軍時首先率部進入蘇區中心金寨有功,得到褒獎,蔣介石專門將金寨及其周邊地區劃為一縣,命名為“立煌縣”。史迪威在其回憶錄中稱他是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幹的將領,美國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中也稱他為“常勝將軍”,這種殊榮,在國民黨軍人中實屬罕見。解放戰爭時期,衛立煌統領蔣介石嫡系幾十萬大軍在東北戰場上與解放軍作戰,因而被中共列為國民黨戰爭要犯。全國解放前夕,衛立煌逃往香港,但迴歸祖國後卻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相繼接見,並出任新中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6年,毛澤東在他的重要著作《論十大關係》中還專門提到:“像衛立煌、翁文灝這樣的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我們應當是繼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縱觀衛立煌的人生歷程,如果說,與衛立煌同任新中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傅作義是因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大功,那麼衛立煌的主要貢獻則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場上。
抗戰期間,衛立煌率部轉戰山西、滇西等地,立下顯赫戰功,但是蔣介石對衛立煌在山西作戰時與八路軍的密切關係有所覺察,所以抗戰勝利後藉口讓他出國考察,解除了他的兵權。
1947年春,在巴黎的衛立煌收到蔣介石催其回國的急電。衛知道回國後就要參加內戰,便設法透過留法左派學生領袖汪德昭向中共中央發了一封電報,大意是:“為了儘快結束中國內戰,我願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力求與中共合作;因個人環境關係,希望絕對保守秘密。”(嚴如平:《民國著名人物傳》,第647頁,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1948年初,衛立煌一回國,旋被蔣介石任命為東北行轅副主任兼東北“剿總”總司令,總攬東北黨軍政大權。這時,蔣介石正舉棋不定,他考慮過放棄東北,保留實力,確保華北和華中,但又顧慮這樣做會使局面一敗而不可收拾,因而未敢貿然決策。他希望借重衛立煌的軍事才能和威望,挽回東北戰場的頹勢。然而蔣介石根本沒有料到,衛立煌已不是原來的衛立煌了。他在抗戰中曾保證以後再也不打共產黨,甚至曾秘密提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考慮到抗戰大局和國共兩黨的關係,當時中共中央婉轉地告訴衛立煌,到哪裡都能為人民做事,不一定非要加入共產黨。
衛立煌到東北後,即集中兵力,固守要點。不管各地守軍如何告急,不管蔣介石如何一再電令其派兵解圍,他總是把主力集中於瀋陽、錦州、長春附近,拒不出戰。同時他加緊網羅舊屬,收攬人心,開展部隊的訓練整頓,修築工事。這些貌似積極的備戰姿態,頗能掩人耳目。他常對周圍的人說:“###目前的戰法是圍城打援,我們絕不能輕舉妄動,上其圈套,只有蓄聚力量,固守瀋陽,以待時局的變化。”(彭傑如:《衛立煌到東北》,《遼瀋戰役親歷記》,第47-48頁,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版)與此同時,衛密電汪德昭回國擔任他的秘書處長,以便和解放軍取得直接聯絡。(嚴如平:《民國著名人物傳》,第649頁)
蔣介石見戰事吃緊,衛立煌又按兵不動,就急令衛打通沈錦線,將主力撤至錦州,阻止解放軍入關,必要時可放棄吉林、長春,甚至將東北全部兵力退守華北。但衛立煌以解放軍已佔領錦州瀋陽間的要隘溝幫子、國民黨駐沈部隊須經相當時期的整補方能投入戰鬥為由,拒絕了蔣的命令。
1948年5月初,蔣介石再次電令衛立煌打通沈錦線。他決心將主力撤到錦州,成立機動兵團以隨時準備行動。但衛根本不同意,陽奉陰違使事情不了了之。(杜聿明:《遼瀋戰役概況》,《遼瀋戰役親歷記》第12頁,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版)
蔣介石對衛立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