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件後,如有記者敢對政府的措施“發難”,他的電子郵箱裡就會塞滿了充滿仇恨的恐嚇信,右翼勢力會組織力量在其他新聞刊物上發表大量詆譭他的訊息,以破壞他的名譽,最厲害的是,政府會向他封鎖內部訊息,而這對新聞記者的生涯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布什政府上臺以來,美國政府不僅限制新聞媒體對美國在海外干預行動的報道,有時還乾脆花錢“買通”一些專欄作家撰寫支援政府言論的文章,也透過自己管轄的部門炮製一些頌揚總統政策的錄影,並向其他電視機構傳播,假充電視新聞報道。在布什的第一任期內,布什政府用於公關的費用幾乎是克林頓第二任期的兩倍。“9?11”之後,白宮便擬定了宣傳的新戰略,鼓勵關於反恐戰爭的正面報道,吹噓美國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用武力推動民主革命的成果,為布什政府出兵海外尋找理由。
布什政府還控制著一些與新保守主義觀點相同或相似的新聞機構,借他們之口宣傳自己的政策。比如,福克斯公司與媒體連結公司就經常受政府之託來搞宣傳,福克斯公司有一個龐大的新聞網,它向其130家附屬電視臺提供的新聞錄影很多都是政府部門炮製的新聞。一位從事新聞推銷的公司經理大言不慚地說,任何電視新聞機構都不可能擁有充足的人力、時間或財力去報道所有有價值的新聞。90%的電視新聞編輯室現在都要依賴新聞錄影。
2002年9月11日,福克斯公司下屬的孟菲斯電視臺播出了“9?11”事件週年特別報道,著重報道了美國如何幫助解放了阿富汗婦女。孟菲斯電視臺的記者克拉克在報道中解說道,阿富汗婦女一度被禁止上學和就業,現在終於脫下了長袍,開始從事裁縫和麵包師的工作,首次享受到了醫療保健,甚至得以參加新興的民主。克拉克的報道似乎證實了布什的外交政策的中心論點:美國在國外的大力干預是在傳播民主自由,改善當地人的生活並贏得朋友。然而,孟菲斯人不知道的是,此次採訪節目完全是美國務院的承包商一手策劃的,採訪中的引語與解說詞都是該公司提供的。
美國國務院有一個下屬部門稱廣播事業管理辦公室,大約由30名編輯和技師組成。2002年初以來,他們在白宮的批示下開始製作配有解說詞的特寫報道,其中大肆鼓吹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成果,為布什政府出兵找藉口。然後,這些報道被廣泛發往世界各地,供當地電視臺使用。這些對外宣傳的報道本屬於《史密斯—蒙特法》管轄,也就是不得播給美國聽眾。然而,自從布什政府展開了反恐戰爭後,美國的宣傳也不只是給外國人聽了,這些對外宣傳也開始“出口轉內銷”,因為美國國內的老百姓也需要進行一些“思想教育”。為此,美國務院的官員解釋說,《史密斯—蒙特法》不適用於廣播事業管理辦公室。
當美國進行海外干預時,政府用來引導新聞報道的原則很簡單,主要可以歸納為三條:
(1) 要樹立敵人的形象,即需要動員一切力量來打倒的惡魔。從這一角度來看,布什在一次講話中不經意地說出了“十字軍東征”一詞其實是故意的,因為它最能調動美國人的情緒,能調動起美國人的一種宗教狂熱。為了樹立惡魔的形象,美國媒體經常要把敵人描繪成極其殘忍的暴徒,比如在科索沃戰爭前就把塞爾維亞人描寫成搞種族清洗的暴徒,大肆宣揚他們發現的“萬人坑”。在伊拉克戰爭前,美國媒體也把薩達姆政權描寫成暴行累累的政權,還拿伊拉克平民當人肉盾牌去抵禦美軍的進攻。
(2) 把美國的軍事行動描繪成正義的戰爭,把美軍描繪成正義之師。在極度渲染了敵人的殘暴後,美國媒體會讓人感到,美國再不干預不行了,美國不能允許在這個世界上有這種惡魔存在。於是,美軍的干預就成了正義行為。2003年美國打伊拉克戰爭,繞過了聯合國安理會,但之後美國媒體卻不斷報道安理會事後的一些安排,似乎美國的軍事幹預行為還是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3) 要把戰爭描繪成“乾淨”的戰爭,即不會造成無辜死傷的戰爭。為此,美軍提供給電視臺的鏡頭往往是“精確打擊”的鏡頭,炸彈如何打中了目標,轟炸機如何順利完成了使命。
總之,美國政府在與新聞媒體打交道中培養了一套熟悉的技巧,知道如何控制並操縱新聞媒體去影響輿論。美國政府官員利用新聞媒體競爭的特點,控制報道機會的供給,只把採訪的機會和機密的訊息給一些聽話的新聞記者,逐漸培養起了一批“御用文人”。當公眾對電視畫面上的刺激鏡頭很著迷時,美國政府更是擁有很大優勢,政府官員控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