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著今年的收成已經進入糧倉,一直懸著的心也跟著放下了。
豐產並不等於豐收,沒有顆粒歸倉之前,即便田地裡面再碩果累累,都不能讓有經驗的老農完全放心。因為這個時候反而是有更多的天災有可能對即將豐收的稻田發動致命的襲擊,款風、暴雨、……等等。
這幾天,吳放他們都請假回家收稻穀去了,除了每天早晚會上來餵鴨子之外,其他時間只能由岑佳華來照看養殖場了。原本住在大壩上的莫老因為有事情回省城去了,偌大的大壩上就剩下岑佳華一個人冷清清地待著。
不僅如此,原本熱鬧的建設工地也因為幫工們紛紛回家秋收,不得不暫時停工,變成了一片寂靜之地。每天在忙完所有的活之後,有些窮極無聊的岑佳華就會帶著豆豆登上大院旁邊的山頭,看看山下的農民們熱火朝天的勞動情形。
透過幾天觀察,岑佳華髮現農民收穫過程並不象詩歌裡面寫的那樣浪漫或者是詩意,反而是充滿了更多的艱辛。即便是心中逐漸有了農用機械的幫助,但是每收一顆糧食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岑佳華聽老陳說,一畝地最多能打500公斤的稻穀,按照市價24/公斤來計算,最多也就能有1200塊錢的收入。然而這其中要扣除耕田、種子、化肥、農藥、收割等費用,一畝田能留下的利潤也就是500塊錢左右。
水稻從播種到收穫,一共要經歷4個月的時間,在這四個月期間,農民就把水稻當成另外的孩子,細心呵護,生怕有一丁點的閃失。辛苦四個月之後,就能得到這可憐巴巴地幾百塊錢,每天出工出力的,都沒有計算在裡面。
按照老陳所介紹的情況,榕樹村平均一人一畝水田,如果是一家四口人,只是種水稻的話,一季4個月,也就有2000多塊的收穫。因此,光是想種田就能解決溫飽問題都有些困難,人們就拼命地開展其他副業,這樣才能逐漸地擺脫貧困。
種樹、養魚、外出打工、做小買賣,……,總之,在生存的壓力之下,人們總是能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到處尋找掙錢的法門。經過老陳的解釋,岑佳華這才清楚地瞭解到農村的基本狀況,原本以為農村的生活其實並不賴的岑佳華這才明白到一半農民生活的疾苦。
這還是在榕樹村這種有山有水有田的地方,若是那些山多地少的石山區,人們的生活能有多苦,岑佳華根本就沒有辦法想象出來。
這時候,岑佳華不禁為自己以前在省城的一些看法感到非常的羞愧。從小在蜜罐之中長大的岑佳華根本就不瞭解民間疾苦,甚至一度對於在城裡出現的農民工產生了反感的情緒。雖然沒有作出什麼侵害農民工權益的事情,但是對他們敬而遠之確實是有的。
在瞭解到事實的真相之後,岑佳華沉默了,他覺得自己應該為榕樹村的村民們做點什麼,這樣自己才能心安理得地在這裡享受一份舒心的快樂。不然的話,自己光顧著在水庫這裡掙錢,享受生活,山下的村民卻依舊每年辛辛苦苦地勞作,卻還掙不到多少錢,岑佳華會感覺到自己再也無法安坐的。
做點什麼?怎麼做?這是兩個問題!
PS:大家就不要吝惜手裡的票票和打賞了,都砸給小仨吧!!!
正文 第七十二章 新氣象
喧鬧了幾天,田野之上又逐漸恢復了往昔的平靜,除了一些零散的地塊還有人在勞作之外,再也看不到大部隊的身影。這時候,就是拾稻穗的時候了,老人和小孩子這些半勞力就會挎著籃子或者是袋子,到割過的稻田裡面拾稻穗。
在小學課本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拾麥穗》,講的是華北平原的農村在豐收之後,老人還有小娃子前往田野拾麥穗的故事。其實,顆粒歸倉的理念在勤勞樸實的中國農民身上都有完美的體現,在北方如此,在南方亦是如此,只不過是麥穗變成了稻穗罷了。
除了這些人類之外,豐收之後田野出沒最多的就是各種生靈,它們要趁著這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忙著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做好準備。
一群群麻雀呼朋喚友,呼嘯著從四面八方衝過來,落進了田裡面,開始啄食地上散落的稻穀。這是它們能吃得最安心的一段時間,再也不會有人來驅趕它們,它們可以放心地享受這份難得的大餐。
原本只是在晚上和清晨出動的田鼠也在白天出現了,它們要爭分奪秒地搶收糧食,儲存起來,作為冬天的食物。南方的冬天雖然不像北方那樣嚴寒難耐,但是到了冬天,要想尋找可口的食物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田鼠總是要趁著這最後的時機努力地收集糧食,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