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我是一片小小的落葉
總是隨風四處漂泊
風停到哪裡我就伏在大地
…………
優美地歌詞、動聽地旋律。外加演唱人高亢地‘童聲’都讓這首歌變成了一個經典。
在詩人地眼中。秋天地哀愁、悲傷地代名詞。在這個季節更多地是適合於感慨、悲嘆和抒發情懷。但是在農民地眼裡。冬天卻是最為喜悅地季節。因為一年之中最為重要地收穫季節已經來臨。
山下地稻田已經由原本地青黃相間變成了一律地金黃色。稻杆再也承受不住沉甸甸地稻穗。不得不彎腰低頭了。一股風吹過來。大片地稻田立刻就變成了一片小小地海洋。稻穗此起彼伏。就如同是一陣陣波浪一般。
空氣中瀰漫著甜甜地稻香。農戶臉上露出了發自內心地微笑。因為今年又是一個好年景。風調雨順再加上有蓮花水庫地灌溉保障。榕樹村地稻田長勢喜人。今年地水稻豐收已成定局。
這個時候。家家戶戶地男主人開始磨鐮刀。有馬匹或者是牛車地農戶也跟著開始檢修馬鞍、車架。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說地就是這個道理。女主人就開始翻出夏收時使用地蛇皮袋。一個一個地檢查。以確保這些蛇皮袋在裝稻穀地時候完好無缺。
村裡的小學也跟著放假了,因為學校的師生都要回家裡幫忙,為秋收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別看小學的娃子還小,但還是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可以幫大人減輕很多負擔。
送水、送飯、看牛、看馬,要不就是留在家裡翻曬稻穀,這些活兒農村的娃子是樣樣精通,幹得有模有樣的。城裡的娃子,估計在小學階段連一個碗都沒有洗過吧?估計有很多小孩認為大米就是在超市裡面生長或者是家裡的米袋子長出來的吧?
彷彿是事先約好了一般,原本一直很安靜曠野在一個清晨被喧鬧從沉睡之中清醒。一**人潮帶著工具,向著自家的稻田走去,他們拉開了秋收的序幕。
接著村子裡面也開始響起了機器的轟鳴聲,一臺臺手扶拖拉機和小型聯合收割機冒著黑煙‘吐吐吐’從各個交通要道衝出村子,奔赴秋收的第一線。在南方,因為地形的關係,基本上梯田很多,加上分田到戶之後,主要實行的是精耕細作的耕作方式,因此很少能出現像北方那種大規模機械耕作的場面。
在分田到戶的初期,因為每一個家庭的條件都不怎麼好,再加上適合南方地區的農用機械也很少,收割稻穀是一件很吃力的工作。基本上所有的稻穀都是要人工一把一把地割下來,然後肩挑背扛地送到曬穀場進行脫粒。其中的艱辛只有那些親身參與的人才會明白,如果家裡有馬匹或者是牛車,那就能節省一點勞力,加快一點速度。
一個割稻穀技術熟練的壯勞力,一天最多也就能割6分田,因此割稻穀一般都要持續好幾天。一般收割稻穀的時候,太陽都比較大,再加上稻穀本身會脫落一種令人全身發癢的茸毛,太陽一照,汗一流,全身難受之至。因此在農村,收割稻穀基本上是最艱難的農活,只有那種經過長年鍛煉出來的熟手才能勝任這個工種。
最近幾年,由於農戶的經濟實力有了較大的提升,再加上農業機械不斷改良和國家補貼的加大,許多農用機械逐漸走進了尋常農家。除開一些梯田和一些不適合機械進入的稻田,農戶們已經開始使用小型的聯合收割機進行收割。
有了這些小型機械的幫忙,農戶們就省去了許多的功夫,可以大大降低勞動強度。只要收割機開進田裡,收割、脫粒、過篩等工序就可以一次性地完成,農戶們只要把裝好袋的稻穀運回曬穀場翻曬就可以了。
即便是那些收割機無法上去的梯田,只要把收割好的稻穀運到路邊,就有拖拉機帶動的脫粒機在一旁等候,在田頭就可以完成脫粒。如今的曬穀場已經再也聽不到電動脫粒機的轟鳴了,因為它們已經被歷史淘汰了。
岑佳華站在山崗上,看著山下的原野在短時間之內從寂靜變成喧鬧,變成了一個火熱的勞動場景。人聲、馬嘶聲、機械的轟鳴聲,交集在一起,演奏成一曲動聽的豐收進行曲。
一個個身影毫無規律地散佈在一塊巨大的金色地毯之上,開動了手中的工具或者是機械臂,開始向稻田發出的攻擊的行動。於是,金色地毯一點點地被侵蝕,逐漸地露出了稻茬底下泥土的顏色。完全金色的地毯被破壞了,變成一張斑駁不純的抹布。
當然了,這種看起來似乎並不符合美學觀點的變化在農民的眼裡,卻是最為美妙的事情。因為水稻的收割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