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年的時間裡,在每年的大學評比當中牢牢的佔據了物理系和機械工程系的第一名。而綜合實力也排在第三名,從未掉下來過。
聽完車伕的話,王盧二人不禁驚異的對視了一眼,相比對婆羅大學教育實力的驚訝,反而是一個最普通的車伕居然就有這樣的見識,更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這些訊息,你是從那裡知道的?”王文斌最後忍不住問了起來。
“當然是報紙上了,幾乎每一期的《南洋青年報》上都有對各大學校的介紹,而且政務院教育部的一些教育政策,以及南洋教育的發展情況,每年政務院教育部對教育資金的使用和撥付的情況都會在上面刊登出來!”
《南洋青年報》是政務院教育部官辦報紙,旨在宣傳南洋教育發展的一些情況。
“就像前段時間,教育部就剛剛公佈了以後在我們這裡孩子上完中小學之前將不用再繳納任何學雜費,而且早飯和午飯一律免費由學校提供!”說打這裡,車主臉上忍不住流露出了感激之色。
他家裡有一妻兩妾,孩子現在已經有九個了,基本上都在上中小學的年紀,現在這學費一免,外加兩餐補助,直接免除了他大半的生活壓力。
車伕並不知道自己這一番話,對王文斌和盧康成造成了多麼巨大的影響。此刻兩人的心中就像燒開了的沸水一樣,無論如何都平靜不下來。
先不說南洋政務院教育部公開自己教育政策和教育發展,以及讓群眾監督教育撥款使用情況的魄力。
單說後面減免中小學學生學費和早中飯補助,就不知道花上多少錢。按照現在南洋的人口規模,怕是幾千萬兩白銀都擋不住。
相比南洋中國人民軍對教育的重視,大清朝的教育發展實在是滯後的太多了。而且相比愚民政策下麻木不仁的清朝人,南洋的民眾們才更像一個有思想的國民。
想到這裡,王盧二人相顧一眼後,不約而同的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他們都是世家之人,自然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說王盧兩家之所以能夠從南北朝歷經千年而不倒,關鍵的一點就是明白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
“這次回去之後,一定要稟明家主,把家族的中心轉移到南洋來。”兩人心中幾乎有了同樣的想法。
馬車在平坦而又寬闊的柏油路上行駛,不時可以看到旁邊疾馳而過的電車,兩側的綠化帶奼紫嫣紅,交相輝映,讓寬闊的街道綻放著美麗,而街道兩側的櫥窗裡,擺放著各式各樣精美的商品,人行橫道上多得是衣著各異的逛街人群,而且其中藍眼睛白面板的洋人更是為數不少,不過他們在這裡卻沒有了清朝租界區洋人們趾高氣揚的樣子,反而跟普通民眾一樣,遵守著這裡的秩序。
這一切都讓第一次見識的王盧二人感覺到驚詫。南洋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陌生了。
“這裡怎麼沒有黃包車?”王文斌小聲對自己的同伴問道。
黃包車創制於1870年,因為多為從日本進口到中國,所以也叫‘東洋車’。
1873年法國人引入法租界,並創立‘手拉小車服務機構’之後,黃包車便在清朝內部流行起來。到了現在京城之內已經出現了不少黃包車,對於不少清朝內部的達官顯貴們來說黃包車還是一個新鮮玩意。
但是今天在南洋卻是一個也沒見到。多少讓王文斌心中感覺到驚詫。
不過人,讓他沒想到的是,原本只想說給盧家成的話,倒是被前面正趕車的車主給聽了去。
“你說黃包車啊?那玩意自從這電車有了之後,早就沒人願意幹了!”車主回頭說了一句。
“為什麼?”王文斌詫異道。
“當然是不掙錢了!做電車既便宜,而且速度還快,誰還坐黃包車啊!而有錢又不願意擠電車的,也有馬車坐。再說了,在我們這裡,一個人只要申請就可以分到五畝上好的田地,一年就可以賺上十幾塊銀元,誰還願意去苦哈哈的拉黃包車啊!”
“一個人五畝地?”王盧二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要知道在清朝內部,沒有什麼比土地更值錢了。他們兩家都在河北和山西,掌握著大量的好田,而這也是支撐王家和盧家繁榮昌盛的基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