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爛冬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俄國方面的熱情接待顯然是有所圖謀的,那就是他們要與李鴻章簽訂的《中俄密約》。《中俄密約》的核心的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中俄結成戰略伙伴關係,針對日本的軍事威脅,結成互相援助的軍事聯盟,規定共同的敵人是日本,如日本侵佔俄國亞洲東南土地,或中國土地,或朝鮮土地,則中、俄兩國共同出兵抵禦,互相援助,也互相接濟軍火、糧食;兩國如既經開始對日作戰,兩國之中,任何一國不得對日單獨媾和。二是俄國在清國東北地區鋪設鐵路並和俄國橫穿西伯利亞的遠東鐵路接軌。對於這個密約的評價,史書一直有著不同看法,爭論主要集中在第二點,也就是俄國藉機將路權延伸到清國東北地區的問題,因為隨著鐵路的延伸,路權的問題往往又牽涉到是否可以派兵駐守,而這很容易成為引起事端的藉口。李鴻章在這方面不是沒有警覺的,在談判中,李鴻章提議鐵路的建設不應由俄國官方出面,應由私人投資。俄方同意了李鴻章的意見,雙方又成立了一個“俄華銀行”來承辦鐵路。
關於《中俄密約》,還有一個潛在的迷案——有確切材料證明俄國曾經在這次談判中向李鴻章使用了行賄手段。俄國財政部長維特後來在其回憶錄中記述道:在商定《中俄密約》時,為了爭取李鴻章的支援,曾經用鐵路利潤分紅的方式,許諾給李鴻章300萬盧布的報酬。此款分3次付清,簽訂密約的時候先付100萬,其餘由鐵路局逐步支付。並且,當年俄國銀行的確劃撥了一筆款項以“李鴻章基金”的名義匯到了上海。但沒有證據表明李鴻章曾經拿過這筆錢,也許,這是圍繞李鴻章的一個陰謀,或者,是別人借李鴻章的名義所做的手腳。這些,都查無實證,成為一樁懸案了。後來,曾有記載說,李鴻章的女婿曾經向李鴻章提及這樣的傳聞,李鴻章的回答是淡淡一笑:“真有這回事,可真成漢奸了。”
結束了俄國之行,李鴻章躊躇滿志。在李鴻章看來,這一次與俄國的談判,不費一槍一彈,完全是太極拳中借力打力的功夫,也是自己多年“以夷制夷”戰略的充分體現。此番在俄國所簽訂的條約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至少可以保證清國穩定20年。李鴻章對於日本的仇恨太深了,如果與俄國聯合起來,就可以有效地束縛住日本。這樣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清朝不僅沒有穩定20年,幾年之後,“庚子事變”爆發,俄國與日本同時舉起槍口對準清國,他們,倒成了真正的“戰略伙伴”。李鴻章的“以夷制夷”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些,都是後話了。在告別了俄國之後,李鴻章又開始了他的德、荷、比、法、英以及美國之行。
德國是僅次於俄國對李鴻章接待最熱情的國家。李鴻章對這個生產克虜伯大炮的國度也一直有著好感。當年,李鴻章在戎馬生涯中最欣賞的,就是那個威力無窮的克虜伯大炮。後來李鴻章從事洋務運動,就在江南製造總局生產克虜伯大炮;李鴻章興辦北洋水師,主體船艦,也是德國的產品。多年以來,李鴻章對德人的印象就是,這是一個嚴謹、守時、相對講信用的國家,李鴻章在洋務運動和北洋水師中的很多顧問和僱員,都是德國人。李鴻章到達德國後,下榻的旅館將他的照片與德國總理俾斯麥的照片放在一起,當地的報紙稱他為“東方的俾斯麥”,這樣的稱謂讓李鴻章很高興。在德國,李鴻章與他最佩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如願以償地見面了。李鴻章門人在撰寫的《傅相遊歷各國日記》對此敘述細緻,可見李氏當日頗為歡悅:
第十一章 看西洋景(3)
先是李鴻章問俾斯麥身體如何。俾斯麥說:“晚上總是失眠,感覺很難受。”李說:“我晚上也經常頭痛。”還把馬關遇刺時顴骨上受過的傷指給俾斯麥看。談到正題,李鴻章向俾斯麥請教道:
“我這次到貴府拜訪,有一件事想聽聽您的高見。”
“什麼事?”俾斯麥微笑著傾了傾身子,顯得饒有興趣。
“要使中國復興,有何良策?”
“可惜中、德兩國相距過於遙遠。貴國的政治,我平日不曾留意,無從懸決。”
問題太大了,也太具體,俾斯麥因為根本不瞭解中國的國情,當然無法立即提出建議。接著,李鴻章問他該如何勵精圖治,俾斯麥談了一些練兵的心得:
“以練兵為國家的基礎,舍此別無長策。兵不貴多,一國之兵不必超過5萬人。但隊伍必須年輕,技藝務求精湛,才能所向無敵。”
除此之外,俾斯麥還具體談了如何駐兵如何用兵的要訣。因為同有帶兵打仗的經歷,李鴻章和俾斯麥相談甚歡。兩人商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