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如舊,頓親道氣蕭灑,訓
名處端,號長真子。又有登州棲霞縣丘哥者,幼亡父母,未
嘗讀書,來禮,先生使掌文翰,自後日記千餘言,亦善吟詠,
訓名處機,號長春子者是也。後願禮師者雲集,先生誚罵捶
楚以磨鍊之,往往散去,得先生道者,馬譚丘而已。八年三
月,鑿洞崑崙山,於嶺上採石為用,不意有巨石飛落,人皆
悚慄,先生振威大喝,其石屹然而止。山間樵蘇者歡呼作禮,
遠近服其神變。又或餐瓦石,或現二首坐庵中。……九年己
醜四月,寧海周伯通者,邀先生住庵,榜曰金蓮堂,夜有神
光照耀如晝,人以為火災,近之,見先生行光明中。……至
登州,遊蓬萊閣下觀海,忽發颶風,人見先生隨風吹入海中,
驚訝間,有頃復躍出,唯遺失簪冠而已,移時,卻見逐水波
泛泛而出。或言先生目秀者,即示以病眸;或誇先生無漏者,
即於州衙前登溷。凡為變異,人不可測者,皆此類也。……
於寧海途中,先生擲油傘於空,傘乘風而起,至查山王處一
庵,其傘始墮,至擲處已二百餘里也。……與眾別曰:‘我將
歸矣!’眾乞留頌。先生曰:‘我於長安欒村呂道人庵壁上書
矣。’枕左肱而逝。眾皆號慟。先生復起曰:‘何哭乎?’於是
呼馬公附身密語。……銘之曰:咸陽之屬,曰大魏村,山川
溫麗,實生異人。幼之發秀,長而不群,工乎談笑,妙於斯
文。又善騎射,健勇絕倫。以文非時,複意於武,勘定禍亂,
志欲斯舉。文武二進,天不我與……”
碑文中敘述王重陽許多希奇古怪的事蹟,自然不可盡信,
喝斥飛巖、口嚼瓦石、墮海不溺、擲傘飛行等等,或許是他
顯示一些武功,而傳聞者加以誇大。人家說他內功深厚,不
必大小便,他即刻在官府衙門前大小便,作風十分幽默。
清末廣東東莞陳友珊著有《長春道教源流》八卷,考證
王重陽曾起兵與金兵相抗,其中說:“王重陽,有宋之忠義也
……據此則重陽不惟忠憤,且實曾糾眾與金兵抗矣。金時碑
記,有所忌憚,不敢顯言。”
全真七子
全真七子都名顯當世,他們的事蹟在碑文或書籍記載中
流傳下來。碑文和書籍都很多,重要的書籍有《歷世真仙體
道通鑑》、《七真年譜》、《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甘水仙源
錄》、《金蓮正宗記》、《金蓮正宗仙源像傳》等。
元王利用《無為真人馬宗師道行碑》:“馬師鈺,字玄寶,
號丹陽子……山東寧海州人……中元后,重陽祖師造其席,與
之瓜,即從蒂而食,詢其故,曰:‘甘從苦中來。’問:‘奚自?’
曰:‘終南。不遠三千里,特來扶醉人。’……遂心服而師事
之。祖師感化非一,師悟……頭分三髻,三髻者,三‘吉’字,
祖師諱也。十四年秋,與三道友言志於秦渡鎮,師曰:‘鬥貧。’
譚曰:‘鬥是。’劉曰:‘鬥志。’丘曰:‘鬥閒。’師曰:‘夫道
以無心為體,忘言為用,柔弱為本,清淨為基。節飲食,絕
思慮,靜坐以調息,安寢以養氣。心不馳則性定,形不勞則
精至,神不擾則丹結,然後滅情於虛,寧神於極,不出戶庭
而妙道得矣。”
金密國公鑄《譚真人仙蹟碑銘》:“譚公處端,字通正,號
長真子,初名玉,寧海州人,其父即鏐鐐之工,每裡己生資
濟貧窘……往執弟子禮,重陽使宿庵中。時嚴冬飛雪,藉海
藻而寐,重陽展足令抱之,少頃,汗流被體,如罩身炊甑中,
拂曉以盥餘水使滌面,月餘,疾頓愈,由是推心敬事。”王重
陽伸腳令譚處端抱住,譚感全身發熱,當是王重陽以內功為
他治病,盥餘水中可能含有藥物,滌面月餘而風疾痊癒,這
說法自比“全真教祖碑”中簡單的敘述更能入信。
金秦志安《長生真人劉宗師道行碑》:“劉先生處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