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民國十一年,公曆192o年1月1日
大雪下了一夜,風捲著雪花冰碴砸在窗楞上,發出陣陣聲響。
清晨推開房門,天地間雪白一片,厚厚的雪,像是鋪在大地上的毯子,踩上去,直接沒過腳踝。
大帥府內,二管家起得最早。自從大管家跟隨大總統和夫人去了京城,府裡的上上下下,一干瑣事,大多是他來忙活。
李謹言事情忙,不能事事親歷而為,卻也不會讓人隨意期滿。自從吃過幾次教訓,府裡的人就都學乖了。做好自己的本分,每月定時拿工錢,比什麼都強。想不開的,真被大帥府給辭了,出去別想有人再僱你。
關北城內,多少雙眼睛,言少爺仁義的名頭早幾年就傳遍六省,真被趕出去,別人不會說主家怎樣,只會覺得這人肯定是心思不老實,要麼就是不肯踏實幹活,偷奸耍滑。
大帥府的工錢豐厚,只要按規矩做事,就沒別的說道,也從沒有苛責下人的事情傳出去。就算到工廠裡做工,不一樣要守條條框框?
哪怕是種地,也要遵照四時節氣來吧?
二管家袖著手穿過迴廊,幾個下人正在廊簷下掛燈龍,等到天擦黑的時候點上,都是紅光,喜慶。
“二管家。”
“老劉,你兒子怎麼樣了?風寒好些了?”
“都好了,吃了藥,發了汗,精神著呢。”
“那就好,今兒晌午大傢伙吃了飯,都去領過節的東西,每人兩塊錢,兩斤豬肉,十五個雞蛋。”
“多謝二管家。“
“甭謝我,要謝就謝咱們言少爺,謝咱們少帥。”二管家跺跺腳,“得了,我這還有事,幹活都仔細點,大節下的,都討個喜氣。”
“哎!”
二管家走後,廊下的人想著領了東西回家,再添置點什麼,心裡有了底,幹起活來更利索。
臥室裡,李謹言正給樓二少讀報,小胖墩被樓五夫婦接回家過節,學堂也放假,樓少帥接待登門拜年的德國領事,李謹言難得空閒。
陶德曼剛到華夏,對華夏的風俗禮節只是一知半解,就算有辛慈給他“惡補”,還是經常鬧出笑話。見關北城慶祝元旦,以為這就是華夏人的春節,鄭重其事上門拜年,還穿了一身長衫,提了兩盒禮品,
暫缺不論他這個年拜得對不對,只是這身打扮,配上那兩撇濃密的日耳曼式大鬍子,再加上語調不是一般奇怪的“新年好,恭喜發財”,就足夠李謹言樂上半天。
各國駐華公使李謹言基本都見過,這樣的打扮,也只有在朱爾典身上才不會顯得違和,其他人穿上,還真不是一般的奇怪。
首先,氣場不對。其次,好像真沒一個地方對。
李謹言一邊琢磨,一邊一心二用的給小豹子讀報紙上的一則市井趣聞,和前朝的“六尺巷”典故頗為相似,一樣是兩家人蓋房子,一樣是爭得不可開交,其中一家還是家化廠6經理的岳丈,另一家同樣來頭不小,是戍邊軍師長廖習武的親戚。事情還差點遞到李謹言和樓少帥跟前。後來,還是廖習武從滿洲里發來電報,廖家人先退一步,6經理的岳丈家也做出退讓,又親自帶著禮物登門,兩家人這才握手言和。
由於6經理的身份,加上是廖家先“低頭”,一些專喜歡挖小道訊息,誇張報道博噱頭的報紙,將這件事添油加醋的寫出來,字裡行間更是牽扯出“背後的靠山”,“枕頭風”一類的說辭。一樁和氣解決的事,卻被東攀西扯,虧得李謹言的人品作為眾人皆知,否則,不知又會引起多少波瀾。
有心也罷,無心也罷,沒有指名道姓,還寫明“據傳言”,這事就沒法說理。最後是文老闆報社中的一名記者在趣談報上發表了這篇文章,將之前那些流言蜚語徹底壓了下去。
經過他的妙筆生花,整件事的過程被寫得趣味橫生,文章旁是一副漫畫,畫的是兩家人握手言和的場面,更顯得心思巧妙。漫畫下配了四句打油詩:昔時六尺巷,今日廖6牆,本為美談事,何必苦思量。
這篇報道讓李謹言想起幾年前,南北尚未一統,北方總統還是司馬君時,報紙上曾刊登過一副“總統偷桃”的漫畫,如今記起,依舊忍不住想笑。
文章讀完,樓二少思索片刻,開口問道:“言哥,這是講要彼此謙讓?”
李謹言把報紙放到一邊,剝開一個栗子,遞給樓二少,“這是告訴我們,於小事上不必斤斤計較。謙懷大度,互相禮讓,是華夏傳承了千年的美德。不過……”
“不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