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帝位,是幸運的。
漢桓帝劉志雖然36歲而終,但身後並無子嗣,年輕的竇皇后(桓帝死後被尊為太后)及其父親竇武,把繼承人的年齡設定在少年段。劉宏的曾祖父是河間王劉開,父親解瀆亭侯劉萇與桓帝劉志是堂兄弟,劉宏是桓帝的親堂侄,當時只有12歲。
劉宏能登上皇帝位,又是不幸的。
漢桓帝留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社會。外戚躍躍欲試地準備統理朝政,宦官虎視眈眈地覬覦著皇權,士人的不平之鳴,遍野的饑民之聲,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
漢桓帝永康元年(167),劉儵以光祿大夫身份與中常侍曹節帶領中黃門、虎賁、羽林軍一千多人,前往河間迎接劉宏。建寧元年(168)正月二十日,劉宏來到夏門亭,竇武親自持節用青蓋車把他迎入殿內。第二天,登基稱帝,改元為“建寧”。
這樣,劉宏便懵懵懂懂地由一個皇族旁支已經落魄了的亭侯子弟,搖身一變而為萬乘之尊。
◎徘徊於外戚與宦官之間
東漢自和帝劉肇登基後,迭出少年(包括幼兒)皇帝,他們不懂國家政務,因此造成了外戚和宦官輪番竊掌國柄的鬥爭局面。而且這種鬥爭有一種愈演愈烈的趨勢。漢靈帝時期也是如此。
漢靈帝建寧元年(168年),外戚與宦官的鬥爭便不可阻遏地爆發了。一方以竇太后、竇武為首,另一方則以曹節、王甫為首。
靈帝即位後,由於年小,仍由竇太后執政,論功策勳,封竇武為聞喜侯;其子竇機為渭陽侯,位拜侍中;其兄子竇紹為鄠(hù)侯,遷步兵校尉;竇靖為西鄉侯,位拜侍中,掌管羽林左騎。竇氏一家權傾朝廷內外,十分顯貴。
竇太后臨朝後,複用陳蕃,大小政事,均由陳蕃參與定奪。靈帝即位後,宦官曹節被封為長安鄉侯,暫時受到壓制,但透過靈帝乳母趙嬈(ráo)及太后的身邊宮女,向太后獻殷勤,取得了太后的信任。陳蕃與竇武對此非常擔憂。於是,密謀欲除去宦官,但太后一直猶豫不決,迫使陳、竇二人採取武力消滅宦官集團,但密奏事先被宦官得知,激起事變。
永康元年九月初七日,宦官就發動了宮廷政變。他們把靈帝騙出來持劍開路,關閉宮門,逼迫尚書起草詔令,任命王甫為黃門令;脅迫太后,奪取了玉璽,派人去逮捕竇武等人。竇武不受詔,與侄子竇紹邊戰邊退到軍中,召集數千人鎮守都亭。陳蕃聽說發生變亂,率屬下官員及太學生80多人,手持兵器衝入承明門,與王甫軍遭遇。陳蕃被逮捕,送到北寺獄。看守的宦官連踢帶踹地罵陳蕃:“該死的老鬼,看你還能不能裁減我們的編制,削減我們的薪俸了!”當天便把陳蕃折磨而死。
天剛亮,王甫便帶領虎賁羽林軍,同包圍將軍府的不明就裡的張奐軍隊會合。他們假傳詔令,誣竇武反叛,引誘竇軍投降。竇武與竇紹漢代帶罩銅燈
勢單力薄,被重重包圍,最後被迫自殺。隨後,竇家宗親、賓客以及姻親,抓到的都被殺掉。又將竇太后遷入南宮,將竇武家屬遷徙於日南。自公卿以下,凡是陳蕃、竇武舉薦的,以及他們的門生、舊屬,一律免官,永不錄用。
宦官集團取得了宮廷政變的勝利。之後,靈帝被迫升任曹節為長樂衛尉,封育陽侯;升任王甫為中常侍。其他朱瑀、共普、張亮等6人封為列侯,11人封為關內侯。於是“群小得志,士大夫皆表氣”。
熹平元年(172),竇太后的母親病故,太后憂思成病,也於六月初十日在南宮雲臺去世。宦官們對竇氏積怨很深,竟用一輛簡陋的車裝著太后的屍體放在城南一個宅院中。幾天之後,曹節、王甫打算用貴人的禮節為太后發喪,靈帝沒有同意。曹節等又想把太后葬於別處,不和桓帝合葬。對此,靈帝也拿不定主意,於是詔令公卿會議討論。會上,大家觀望了很久,卻都不願意先說話。最後廷尉陳球說:“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臨天下,宜配先帝,是無所疑。”宦官趙忠連譏帶諷,威脅陳球,陳球卻毫不畏懼,太尉李鹹也表示支援。曹節、王甫則強調“竇氏罪惡”,力議其非。李鹹再次上疏,認為“後尊號在身,親嘗稱制,且援立聖明,光隆皇祚”,甚至說:“太后以陛下為子,陛下豈得不以太后為母!”這才使靈帝同意了“合葬宣陵”的主張。
太后葬禮之爭是外戚與宦官這次較量的尾聲。這樣的事情尚且拿到公卿會議上討論,可以看出靈帝的昏庸無能和無可奈何。廷議中趙忠、曹節、王甫與公卿同堂對簿,又用帶有譏諷和恐嚇的語氣相爭,可以看出宦官是何等的驕橫霸道。從這時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