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2/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頡利說:“朕在東岸準備了一些便宴,請頡利可汗以及其他眾文武過去坐坐,以示慶賀。”
頡利怕自己過了河不安全,推辭道:
“讓突利等臣下過去陪皇帝吃吧,有美酒佳餚送過來我一個人吃得了。”
突厥人性直,說話從不拐彎抹角。太宗微微一笑,點頭應允,當即從便橋上撤回東岸。
在突利的帶領下,突厥眾文武在御帳裡謁過太宗,又領了一些賞賜,而後入座開懷暢飲。一直喝到太陽落西,頡利可汗下達了開拔令,這些達官才跌跌撞撞地爬上馬背。過河,一路向北方而去。
見突厥兵退了,太宗才回到顯德殿。文武大臣心裡也都安穩了許多,趕來向太宗朝賀。
不廢一箭,不死一人,退了突厥二十萬人馬,人間誰能有這麼大的本事?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百官伏在地上,一片真誠的歡呼聲。蕭瑀代表大家再拜請問道:
“突厥未和之時,諸將請戰,陛下不許。繼而虜騎自退,其策安在?”
太宗微微一笑,這才回道:
“朕觀突厥兵雖多而不整,君臣之間,惟賄是求。當其請和之時,頡利獨在水西,達官皆來謁我,我若乘其醉酒而縛其可汗,再襲擊其眾,則勢如摧朽,再命長孫無忌、李靖伏兵幽州以待,虜必豕奔而歸。若伏兵邀擊於前,大軍躡蹤於後,覆滅頡利,易如反掌。所以不戰之原由,我即住日淺,國家未安,百姓不富,當以靜撫之。一與之戰,所損甚多,且與虜結怨既深,彼必懼而修備,則我亦未得安。故卷甲掩戈,諂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當自退,當此之時,意志驕惰,不復裝置。然後養威伺釁,一舉滅之。‘欲將取之,必先與之,’正謂此也!卿可知否?”
“臣等不知,陛下聖明!聖明!”蕭瑀等人再釋道。
“哎,”太宗並沒顯出得意的神色,嘆道,“城下之盟,喪積所恥。我國邊患,首推突厥,這個問題早晚都要解決。”
君臣紛紛贊同太宗的遠見卓識,議論道:
“目前我們所要做的,必須發展生產,增加人口,積極備戰,一旦時機成熟,就可主動反攻突厥。”
太宗又說:“朕曾令百官各上封事,提出治理國家的建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粘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
群臣紛紛稱讚太宗勵精圖治,辛勤為民,太宗臉色凝重,站起身踱了幾步說:“天下安危,系之於朕,朕不勤奮能行嗎?但畢竟個人才智有限,一日萬機,一人聽斷,雖復憂勞,安能盡善?人慾自照,必須照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公等每看事有利於人,必須極言規諫。”
群臣望著御座上年輕英武的太宗,都覺得為人臣有幸遇到了明主。太宗望著這些朝夕相伴、忠心耿耿的臣下們,也充滿感情地說:“主納忠諫,臣進忠言。君臣之義,能不盡忠匡救乎?”
太宗把臣輔佐君說成“匡救”,群臣不禁為太宗的真摯和大度所感動,紛紛跪下自表忠心。太宗說了幾次“愛卿平身,”群臣才又站起來各歸本班。君臣之間動情地交流著,想不到這次突厥進犯渭水,竟促成了君臣團結一心,奮發圖強的決心和意志。突厥頡利可汗回國後不久,遣使送來馬三千匹,羊萬口,以示交好。太宗不接受這些禮物,給退了回去,只是詔頡利歸還以前掠走的中原人口,頡利可汗遵照執行,一下子遣回中原人口八萬餘人,並把武德八年八月太谷之戰中俘虜的前幷州道行軍長史溫彥博一併送回。溫彥博也是朝中老臣,闊別一年後,朝中已發生了重大的人事變化,彥博顧不得回家與家人團聚,即隨著蕭瑀來到宮裡拜見太宗皇帝。倆人剛進宮門,就聽顯德殿的庭院中人聲喧譁,不斷地有人呼喊:“好箭法,好箭法!”側耳細聽,有利箭射進木板的“PuPu”聲。溫彥博甚覺奇怪,問蕭瑀:“哎,”蕭瑀搖搖頭說,“皇帝肯定又和眾侍衛一起練箭了,陛下從十幾歲就開始打仗,喜馬善射,當了皇帝,也放不下走馬射的啊。”
“這怎麼得了?”溫彥博眼睜得大大地說,“大唐律規定:以兵刀至御所者絞殺。在宮內與侍衛玩箭,成何體統,大人職為宰相,怎麼也不勸勸?”
“勸了多少次不聽啊。”蕭瑀無奈地說。
“不聽也得勸。”說話間溫彥博快步走進顯德殿庭院裡。
殿庭的北牆根,一排人形箭靶直挺挺地豎著,上百名侍衛有的在一旁拍巴掌叫好,有的拈弓搭箭,眯縫著眼,嗖嗖放箭。太宗皇帝則以行家裡手的姿態,在一旁指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