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路市場,也不能不提金玉森。金玉森,永嘉巖頭人,1962年出生,金盛鑫大廈的老闆,北京金盛鑫貿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他1985年到北京包櫃檯,自產自銷服裝。1991年到雅寶路,主要是做俄羅斯的服裝生意。有一年曾把2萬件羽絨衣運到蘇聯,賣掉後又放回好幾車高階毛皮,好好地賺了一大把。他和幾個人一起,包租雅寶大廈房間15年,把一座賓館鬧成了一個外貿市場。1997年,他抓住了一個商機,與中國科學院資訊研究所合作,在雅寶路3號位置建起了金盛鑫商廈,面積2000多平方米,共有70個房間,專營外貿服裝批發。因地理位置極佳,前來租用的商賈如雲,不過半年時間,就收回了全部投資,賺了好幾百萬元。
金玉森自己在雅寶路站住了腳,把老家的親朋好友也都帶了出去。到底帶出了多少“老闆”,他說自己也沒個準數,但100多人肯定是有的,也有可能達200人之多。這些原本連普通話都說不上幾句的山裡人,如今個個都成了雅寶路上的風雲人物,不僅在北京買了高階公寓,高階轎車,還遷進了北京戶口。
雅寶路市場每年都為國家創下大量外匯,據稱約有30億美元之多。雅寶路長不過二三百米,周邊走一圈也不需二十分鐘。在這樣一個小地方,竟能生出那麼多錢財!
拿鄧小平的講話給執法部門看
謝炳橋,溫州瑞安人,體重不到45公斤,故別人戲稱他為“小不點”。他在商海里幾下几上、幾起幾落,多少帶有點傳奇色彩。
他16歲闖天下,16歲破產,從萬元戶倒過來一下子負債20萬元。
1991年,經過“八年抗戰”的謝炳橋終於還清債務並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此後,他在北京、青島等地開闢了食品加工、旅遊用品和眼鏡專櫃等專案,但這些只能掛靠在別人的名下,生意運作十分不便。他一心想在北京註冊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司,參與市場的公平競爭。但那時,個體戶這個字眼還沒有被社會接受,尤其在首都,老百姓聽到“個體戶”就像聽到“狼來了”一樣,更何況一個來自“假冒騙”成風的溫州的個體戶,所以他頻頻受挫。
※虹※橋※書※吧※。
第27節:異想天開的生意經(8)
1992年春天。謝炳橋南下廣州進貨,正巧遇上鄧小平南巡。平時愛讀報紙的他在廣州《羊城晚報》上看到一篇題為《東方風來滿眼春》的文章,讀過之後,興奮不已,將報紙裝入口袋,掉頭就回到北京。他的愛人問他從廣州進了什麼貨,他掏出那張《羊城晚報》說:“你看,全在這兒。”
之後幾天,謝炳橋就拿著這份報紙跑遍了崇文區有關批執照的職能部門,但還是被拒之門外。
當時北京市正在清理整頓公司,根本不可能再申報新的公司。謝炳橋去工商所死纏硬磨,拿出《羊城晚報》給工作人員看,念給工作人員聽。
事後他回憶:“我隨身揣著這份從廣州帶來的報紙,就去找當時抓我趕我的工作人員,我想把鄧小平南巡講話內容說給他們聽。可是,還沒等我開口就被他們訓斥了一番:‘現在都在整頓,你還湊什麼熱鬧!’我被他訓得呆呆地站在一邊。後來我想,我身邊不是有鄧小平的講話嗎,我就把報紙掏出來給他們看。工商所裡的同志看過這張報紙後態度有些兩樣,就跟我說:‘先放這裡。’接著就問我:’你想報什麼公司?’我說:‘我是瑞安人,待在北京很多年了,能否辦一個帶“京瑞”之類的什麼貿易公司?’‘那經營範圍呢?’’什麼都有,比如眼鏡、鐘錶、照相器材等。’‘那麼性質呢?’‘股份制嘛。’‘除了你的股份還有誰的?’‘我和我的姑父嘛,有三個人就可以辦股份公司了。’‘那你是外地人怎麼辦?’‘外地人怎麼啦,外地人不是人啊!你們首都離得開外地人嗎?’說完之後,那位工作人員還是不敢辦理。我說:‘過兩天鄧小平從南方回來,你們馬上都會知道的。’後來我的第一個公司終於在北京合法註冊。”
這是溫州人在京辦理營業執照的一個生動記錄。
抓住購房戶到市政府上訪的時機大賺
蘇乾國在上海經歷了狂風暴雨。他白手起家,由喜而悲又大悲大喜,成為上海家居裝潢業的一個領軍人物。他的創業經歷是典型的從“煉獄”到“天堂”的真實寫照。
蘇乾國是瑞安人。1983年,他畢業於溫州師範專科學校,被分配到瑞安塘下中學教語文。他在當教師時,偶爾做廢舊電器生意就賺了一萬元。這個一萬元,使他發現了自己的“商才”。1990年,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