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可破的話,那麼,在新艦隊議案的支援下,他可以不費吹灰之力,達到此目的。”自從德國擴充海軍以來,德國不但喪失了“歐洲外交中心”地位,而且被英國主導,在歐洲形成了反德聯盟。
第27節:
如果說德國在工業時代發展海外空間是發展的必然,那麼這時期的錯誤就是德國沒有執行俾斯麥那樣的策略——如果必須轉向海洋,以英國為敵,那麼就應該想方設法進行外交努力,首先孤立英國,然後再與之決戰。如果是俾斯麥,那麼他會像三次統一戰爭時期那樣,與法國、俄國、奧地利甚至義大利等國談判,讓它們成為德國的同盟,或者置身事外,然後再與英國進行海上決戰。但是,無論是威廉二世還是提爾皮茨,他們的夢想只是建立強大的海軍,卻無視外交策略。於是,老道的英國自然利用德國這一缺失,採用當年對付拿破崙的方式,聯合法國、俄國,建立起反德聯盟,俾斯麥的擔憂終於成真了。
另外,德國發展海軍的最終目的是拓展海外空間,但是在拓展海外空間方向不明確的時候,只單純地發展海軍,而且是以鉅艦大炮這種海軍模式為主,顯得十分盲目。相反,英國維持鉅艦大炮的海軍模式有著十分明確的目的和用途——英國殖民地遍佈全世界,需要遠洋艦隊在全球執行保護殖民地和航線的任務。英國為此也建立起復雜的全球海軍基地網,其艦隊在全球各地都能得到補給和支援。與之相比,德國發展鉅艦大炮模式的海軍,目的模糊,似乎只是為了與英國進行海上決戰,但是,德國又在沒有取得海軍優勢的時候過早地開戰了。〗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事實上,德國自轉向海洋,發展大洋海軍以來,就陷入到一種悖論之中——德國作為大陸國家,要同時成為海洋強國,就必須同時保持陸軍優勢和海軍優勢。德國儘管已經是工業能力不凡的國家,但經濟實力與英國相比還有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財力是難以滿足這樣的要求的;相反,英國幾乎可以全力發展海軍,只維持弱小陸軍。這樣,德國與英國進行海軍競賽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德國海軍建設得強大,英國海軍就會建設得更強大;德國為海軍投入得多,英國為海軍就會投入得更多,於是就變成了德國強、英國更強的迴圈遊戲。換言之,這個遊戲進行下去,德國永遠也超越不了英國。所以,德國在海軍還未取得優勢的情況下就開戰,因為德國已經意識到,德國永遠也無法取得優勢,那麼也就只有冒險開戰了——既然不能信心十足地取勝,那麼冒險一搏就是另一條取勝之道了。
德國既然確定了要建設大海軍並進行海外擴張,那麼就應該進行充分的外交準備和制定應對英國壓制的策略,但是,威廉二世時期顯然缺乏俾斯麥這樣的人物,德國這一時期的外交及大國謀略方面嚴重滯後,這給德國帶來了莫大的困境。
在20世紀初,隨著德國、美國和日本的崛起,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其中日本因素對德國影響重大。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後獲得鉅額賠款,國力再次上升,與俄國在中國滿洲、朝鮮以及東北亞產生嚴重的利益衝突,在1895年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後更對俄國十分不滿,兩國戰爭已經不可避免。當時,英國與俄國矛盾也十分深刻。一直以來,俄國尋求向黑海、中亞、東北亞三個方向擴張,在土耳其由於受到英法的阻攔,導致俄國未能在黑海及東地中海開啟突破口;在中亞,俄國派遣“科學家”在新疆和西藏等地“探險”,威脅到了英國在次大陸的利益,但俄國並不止步於此,其目標是阿富汗和波斯,這對英國的中東利益也構成了嚴重威脅。英國在海洋上稱雄世界,但是在亞洲腹地有些鞭長莫及,俄國卻在大陸上咄咄逼人。對此,老道的英國採取了聯日製俄的策略,1902年與日本締結聯盟,建立英日同盟。此後,英國一方面向日本出售大量軍火,成為日本的武力後盾,一方面慫恿、支援日本對俄發動戰爭。日本在獲得英國支援後,不但擁有了武器裝備、彈藥等方面的資源,而且從大戰略上獲得對俄優勢。日本於1904年發動對俄戰爭,很快擊敗並封鎖了俄太平洋艦隊,並在旅順等地的地面戰中獲勝。此時,俄國不得不組建特混艦隊,從遙遠的歐洲向太平洋西岸航行。英國不但為日本提供俄國艦隊的情報,而且下令英國海外殖民地及所轄各港口、基地不得為俄國艦隊提供補給。終於,日本在對馬海峽一戰成功擊敗俄特混艦隊,取得對俄戰爭的決定性勝利。
第28節:
與英國大力支援日本的策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在長達一年的日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