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聽這個意思,好像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範總一字一句地問。
“錯!”趙老師堅決地否定。
範總以為趙老師要改變立場,沒想到接下來聽到的是:“重複一千遍,那得費多大工夫?花多少錢?這是一個優秀的營銷人的做法嗎?我統計過,按目前的行情,你只要說上七次,消費者就相信你的話了,說多了是浪費。”
“有這麼精確嗎?”範總遲疑地問。
“不信你回去試。我是試過的。”趙老師的臉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Tom?李:“我擔心的是,儘管我們的謊言是善意的,但萬一兌不了現,被揭穿了,豈不是沒法收場?”
“你的問題很好!這就是我今天要告訴你們的秘密。”趙老師又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兩行字──
“謊言”無法兌現 純屬杞人憂天
“萬一萬一,萬分之一!”趙老師解釋說,“就算這一個失敗了,但九千九百九十九個是成功的,這樣的事你做不做?就算失敗的機率是千分之一、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也值得呀,對不對?賭的是機率!根據我的經驗,善意的謊言被戳穿的機率,最多也只有萬分之二。”
學員們連連點頭。
“知道為什麼這麼低嗎?”
沒有人能回答。
投影幕布又上打出一個頁面──
“善意謊言”的三重保護傘
1.絕大部分真實情況,顧客是不知道的;
2.即使有的顧客知道了,大部分是不願意告訴別人的;
3.即使顧客告訴別人,大部分是傳不遠的。
劉三:“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這麼多產品,中間包含了大量的專業知識,顧客哪來的精力搞清楚?別看現在時不時爆出一些產品質量問題的新聞,其實那只是冰山一角;即使這樣的事情,也是過了好多年才被發現的,偶然因素很大。”
範總:“這一點可以理解,但第二重保護傘有問題──難道顧客吃虧上當了,還會跟商家講客氣、爛在嘴裡?產品有好的口碑,也有壞的口碑!”
趙老師不客氣地進行反駁:“你做廚子的時間太長了,跟時代脫節了,知道不?你以為這是20年前,還有個街坊鄰居、鄉里鄉親,沒事就撈磕、串門?你現在去問問,有幾個人知道住在自己隔壁的人姓什麼叫什麼?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點。”
範總:“可以跟同事、朋友說呀!”
趙老師:“只有你會說!你問一問那些在辦公室上班的、有身份的,有誰會為自己吃的一點小虧滿世界張揚?就算不怕別人笑他傻,也怕別人嫌他婆婆媽媽。我看,口碑的作用,怕是快要完蛋了。”
範總也不示弱:“憑啥說只有我說?你這是歧視人,不厚道!看在我們多年的緣分上,我不跟你計較!你再講講第三點,為什麼顧客的抱怨傳不遠呢?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不得人心的事,人人都要聲討!”
“傳千里?咋傳?”
“一傳十、十傳百,口口相傳唄!”
“人家都忙呢!傳一個人都有困難,還能傳十?早就沒有茶館了,你傳給誰?”
“可以向媒體投訴啊!報紙上給你一登、電視上一播,人人都知道了。”
趙老師:“報紙電視是你們家辦的?你想登就登、想播就播?本仁你是搞媒體的,你說說是怎麼回事。”
劉本仁想了想,說:“一家媒體要把這樣的事登出來,一般要考慮這三點:第一,有沒有新聞點?也就是看點和賣點。不是每一個扯皮拉筋的事都能引起老百姓的興趣的。記者編輯們也會考慮,哪有一個產品能十全十美、人人都滿意呢?第二,報道出去有沒有風險?現在都講法律、講證據,你保證有充分的證據嗎?就算有一點證據,你願不願意惹這個麻煩?每天的新聞多的是,難道非要抓這一條?第三,報道出來了,會不會影響廣告收入?雖然現在很多媒體的老總都聲稱做新聞要講究獨立,但說不受廣告投放的影響,那是不可能的。” 。。
第6課 小小的謊言是善意的“欺騙”(4)(2)
趙老師:“這最後一點老厲害了!只要人家企業投了廣告,只要你還想拉它的廣告,就得仔細掂量掂量!”
範總:“有這麼難嗎?現在報紙上、電視上,時不時就會出現一兩條的揭露假冒偽劣的新聞,不少啊?!”
趙老師:“你數過沒有,1年揭露出來的有多少條?而沒有揭露出來的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