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外匯不去美國,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國——中國的外匯儲備又能投向哪裡呢?
全球期望的G20峰會2009年4月2日已經開過,修成最大的正果是:萬億美元注資IMF和世界銀行,比原來世界貨幣組織規模擴大了3倍;但於2009年3月末開始炒熱全球、中國提出的“超主權貨幣”——“世界幣”沒有被G20提起,也沒有提起美元無限量發行根源問題。
中國“貨幣互換”幹什麼用?是用於“外匯儲備”或是用於現金流通?用貨幣去參與國家商品流通?若按“外匯儲備”平均每一個國家500億(人民幣)來計算,這100個國家則至少需要50000億,且是莫大的100種外匯貨幣,壓在國家的國庫裡,就能成為人民幣走向國際化?若是“現金流通”,互換貨幣,都能持人民幣來中國買賣商品物資嗎?這首先要人民幣能“自由化”,否則就是非法持有人民幣。從國家貨幣的戰略戰術上來講,不管是看長遠點,還是隻看眼前,貨幣互換,都沒有中國的利益可享,更重要的是人民幣也根本沒有走向國際市場。
若更直接的目標是美元、歐元與人民幣“互換”,那麼對人民幣來說可能更機械、更被動、更糟糕,“自由貨幣”與“管制貨幣”,哪一種更得利、更流通、更前景美妙?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當前,中國與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簽署貨幣互換諒解協議,但中國還是否要與全球100多個主要國家都去簽訂所謂的“貨幣互換”協議?國與國之間“貨幣互換”只是個緩兵之策,長遠來講“貨幣互換”不能生成一個國家“貨幣”成長的國際環境,相反卻分散了一個強大國家強大的國力;更有甚者,把雞蛋裝在一個籃子裡會遭遇滅頂之危險,而把雞蛋放在100個國家的籃子裡,那就更是一盤散沙、無能為國力;即便是把雞蛋放在較小範圍內、G20國的籃子裡,中國的財富也沒有了蹤影。那麼,把全球的雞蛋都放在超國家、獨立、“超主權貨幣”——“世界幣”的籃子裡,不失為“市場經濟”精髓——公平、公正、公開的根蒂,也是未來世界金融法制的一個開天闢地、偉大的開端。但現在還沒有這個“籃子”。
自2008年9月15日國際金融海嘯爆發以來,中國央行先後與周邊國家及地區經濟體貨幣當局簽訂了總計6500億元人民幣的3年期雙邊本幣互換安排。中國人民銀行先後與韓國央行簽署了1800億元框架協議,與中國香港特區金管局簽署了2000億元正式協議,與馬來西亞央行簽署了800億元正式協議,與白俄羅斯央行簽署了200億元正式協議,與印度尼西亞央行簽署了1000億元正式協議。3月29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參加泛美開發銀行年會期間,代表中國人民銀行與阿根廷 中央銀行簽署了700億元框架協議。
“貨幣互換”是人民幣走向周邊國家的一種試探。從貨幣史本身角度看,只有少數國家貨幣有可能成為國際通行的貨幣,如美元和歐元(英鎊,自20世紀已經開始退去)。貨幣國際化具有三個必不可少的要件:(一)是有較高的對外貿易交易量,有國與國之間貿易、資本交流;(二)是龐大的國內市場,特別是規模較大的進出口;(三)此國之貨幣,對世界經濟、貿易、投資產生巨大影響,不得不與他國流通、擁有、更廣泛的換手。
。 想看書來
人民幣國際化的首選之路,是人民幣“完全自由化”
一如美元國際貨幣,在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下,如果美國繼續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則國際中心貨幣必將面臨幣值下降帶來的不穩定,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那些具備了上述三個必要條件的貨幣,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成為世界貨幣的流動浪潮。人民幣在地區層面可接受性,對美元在其傳統領地——東亞地區構成了挑戰,貨幣互換應運而生。但中國的貿易、貨幣市場卻最大在歐、美,貨幣互換隻起到小範圍作用。關鍵是歐、美市場,人民幣要去與美元、歐元有更大的對等交換、持有、儲備,那麼中國的國際化就可能水到渠成。
沒錯,簽訂貨幣互換協議是中國在危機處理中履行大國義務的直接體現。
央行副行長鬍曉煉日前表示,在大力支援國內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中國還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參與國際危機的應對合作,首先就是透過開展雙邊本幣互換為周邊經濟體提供流動性支援。透過貨幣互換支援有需要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既有利於地區經濟金融的穩定,也有助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提振信心,共同應對危機。但“貨幣互換”無法聚起一個大國的整體實力!反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