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頁)
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吠2��孟�顏呦骯嚦煽誑衫值牟�芬燦猩��芷凇!�
任何想要創新的組織,都必須認識到創新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有時候這個路程很長久,但只要堅持下來,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建國之後,中國共產黨從“走蘇聯所走過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就是對這一過程的簡明概括。
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共產黨的一大理論創新。但是,這一理論的實現,卻是一個曲折的、充滿挫折與迷茫的過程。新中國誕生後,在中國如何走向社會主義的問題上,毛澤東主張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所以,共產黨搞土改和工商業改造,就沒有像蘇聯那樣,把資本家趕走,而是從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長期同中國共產黨合作、願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實際出發,創造了一系列從低階到高階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
但是,共產黨在社會主義改造的目標模式方面仍然是學習蘇聯,以蘇聯為榜樣。毛澤東毫不含糊地認為,中國搞社會主義改造,就是走蘇聯所走過的道路。
在“學習蘇聯”的號召下,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學校,舉國上下,到處都響徹著“向蘇聯老大哥學習”的口號。“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這類宣傳口號也頻頻出現。在這樣的氛圍下所掀起的學習熱潮不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教條主義傾向。結果,在很多領域和不少實際工作部門,出現了盲目照搬照抄蘇聯經驗的嚴重情況。
本來,早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對於照搬照抄蘇聯經驗就有過痛苦的教訓,並從這些教訓中懂得了中國革命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走自己的道路;對於共產國際的決議和蘇聯的經驗,從來都不是無分析無鑑別地接納。可是,在建國之後,共產黨再次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
後來,是鄧小平對這一錯誤提出了修正。他提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鑑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們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從“走蘇聯所走過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是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一個飛躍,同時也是理論創新和實踐相結合的結果。正是因為有過經驗和教訓,所以中國共產黨號召的是“自主創新”而非“模仿創新”。
事實上,“模仿創新”這種照搬照抄別人成功經驗的現象在企業裡面最為普遍。過去,有很多企業圖省事,習慣於照搬國外企業的成功模式,結果在人家那邊是成功的模式,拿到我們這邊來用就沒有效果,有時甚至是適得其反。究其原因,就是我們的環境不同,導致了結果的差異。而且,和自主創新相比,模仿創新給企業所帶來的危害也是無比巨大的。
任何一種創新都是在相應的背景下發生的,離開了這種背景,創新可能就不再成為創新。20世紀80年代談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叫理論創新,但如果現在再談文化對企業的影響,就不叫創新。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一章 創新是政治路線(7)
中國給國外做了十幾年的“世界加工廠”,從來都是模仿和複製,頂多算得上是“製造性企業”。現在回頭看去,這不但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大收益,反而破壞了我們的很多資源,這就是一種錯誤。現在我們認識到了這種錯誤,提出了自主創新,力爭從“製造性企業”到“創造性企業”的發展,這就是一種進步。
有時候,敢於試錯也是一種進步。我們對於創新過程中所出現的倒退現象,應該抱有正確的態度。倒退是暫時的,進步卻是絕對的。只要堅持創新的思路,我們總能取得預期的成功。
創新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歷史的步子總是向前邁進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新事物的出現。根據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地球上的生物是按照“適者生存”的原則進化。不能適應環境變化的生物,最後的結局必然是消失。如此,按照生物發展的規律,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組織要想生存,就必須適應環境的變化。而歷史總是向前邁進的,組織因此也需要向前邁進,而向前邁進,就需要創新作為行動的綱領。
當今世界,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科技革命來勢兇猛,高科技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越來越快,文化產業特別是資訊科技產業在整個經濟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