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淡,越讓人緘默。那種叫做植物的東西低矮得一片沉默,它們好像受盡了委屈,受盡了折磨,永遠也不會有機會得以舒展。在過路人的眼裡,它們就像一攤攤牛糞。哪還有著植物的性格?
時而可以看到低矮的山丘,那是一種黑色的石質,堆積著與其體積不相稱的皺褶,像一個孩童的面板上纏裹擠壓著衰邁的紋絡。這種黑色的石丘讓我聯想到漢高祖的霸氣。《史記·封禪書》雲:“漢王入關,問:‘故秦時上帝祠何帝?’對曰:‘四帝……’高祖曰:‘吾聞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說。於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疇。”劉邦憑空硬加上一個“黑帝”,創造了一尊黑神。從此,漢文化中多了一個神。多了一個神是多了一份福呢還是多了一份累一份憂鬱?
黑色給我的感覺一向不好。因為它沒有親切感。而且,總給人一種壓抑感。我不知道中
國的民居中那黑色的瓦頂是不是與漢高祖的黑神有關,好在白牆黑瓦的屋舍看上去倒也和諧。在南方的民居建築中用黑色遠遠多於北方,我曾在蘇州的同裡小鎮看到了一堵黑色的大牆,牆體高約兩米,長約10多米,看上去極不舒服。這座江南小鎮有著相當講究的建築,那牌坊、那石橋,那極富變化的垛頭、牆門,還有那精巧別緻的飛罩、紗隔,以及造型美妙的單、重簷的屋頂,無不給我以藝術的享受。可是,偏偏有這麼一座黑色的高大的院牆不管不顧地橫陳在鎮子的中心街道上,讓你無法躲避。於是,就把許多好的東西破壞掉了。這堵黑牆我什麼時候回想起來就覺得好像在一座很精美的展館的陳列板上,張貼了一塊又長又大又堅固的黑膠布。從此,我到了任何一座城市,都禁不住要留心看看有無這種黑膠布。
縱觀敦煌城內的建築,沒有用黑色的。現在的敦煌市已經遠離了古城的味道。我本想在這裡多寫幾筆關於敦煌市內的建築,可是,我怎麼努力地去回味也想不起來這座現代的城市在規劃上或者在設計上有什麼特色。惟一留下印象的是飛天。敦煌城裡到處都是飛天,高的飛到屋簷,低的飛到垃圾箱上,值得玩味的是屋簷上的並不比垃圾箱上的精緻多少,高雅多少。飛天是敦煌城的符號,並不是所有城市都有符號的。有符號的城市是幸運的,可是,符號用得太濫就失去了意義。街心小廣場處有一尊反彈琵琶的塑像倒是可以誇上一筆,可惜的是它與廣場周圍的環境不夠諧調。城市建築的風格重要的在於環境的諧調,尤其作為那麼輝煌的一座古城。然而,琵琶女的阿娜姿態與周圍粗糙的建築物沒有任何呼應,沒有一點共同的語言。古的語言沒有,現代的語言也沒有。這不僅使得琵琶女尷尬,也使得這座名城失去了動人的韻致。作為一個外地人,一個嚮往敦煌已久的外地人,曾把敦煌視作藝術的美的聖地,像巴黎之於法蘭西;像佛羅倫薩之於義大利;卻怎麼能想到會是這番模樣?我的心頭不能不罩上一層沉鬱。
其實,敦煌的建築不在敦煌市內,而是在莫高窟。這裡有著綿延千年的建築藝術。莫高窟的建築留下了寶貴的古代建築的實物資料。它們以其不同的特點體現著各個不同的時代。
“僧房式”洞窟建築,可以把我們帶到遙遠的北涼;“塔廟式”建築,能使我們窺視到北魏——稍微細心,就可以從中看到北魏建築風格受到中原的影響:254窟中的人字坡橫樑裝飾兩側竟然安裝了4只木質斗拱,據說這是我國儲存的惟一的早期木質斗拱。
在196、427、431等洞窟的木構窟簷是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的建築物,它是除了佛光寺正殿外,國內現存的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實物。它的細節應用與斗拱的做法極其特殊,在國內古建築中實屬罕見。洞窟建築最宏大的部分是在唐朝。那是最顯赫的一處——96窟的北大像。歷經各代的修建,成為蔚為壯觀的九層樓,成為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莫高窟的建築是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古代藝匠們把木構建築與石窟建築巧妙結合;在狹小的洞窟間建造大型殿堂、樓臺亭閣;再加上婉延多姿九曲迴環的窟簷和通廊……這需要怎樣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啊!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劉元舉的西部情結……《西部生命》(21)
可是,這種建築越是精緻越是有價值就越使我感到困惑:為什麼一定要搞這種洞窟建築?我們有那麼博大的土地,那麼美好的河山,到處都是風景勝地,到處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搞建築,何必一定要到洞窟裡邊鼓搗呢?建築由洞穴走出來這是人類自身的一個超越,卻為什麼還要眷戀著洞窟?人是崇敬佛的,佛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