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很有名氣的大臣,人們以為他會有拜相的一天。其次為御史中丞張保,他們兩人正在奏事,為偶然的巧合,另外是皇帝的駙馬,信成公主的丈夫獨孤明也在場。
皇帝對四十二歲的詩人李白很客氣,賜坐,向他說:“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得此。”之後,皇帝和他談了一些事,第一次的召見就結束了。這是習慣。首次為君王召見的人,不可能有深談的。
這是十月初的事,接著,皇帝就赴驪山溫泉宮了。
皇帝在便殿召見李白的故事,迅速地傳出,長安計程車大夫們,幾乎人人都知道這一故事。
左相李適之為李白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介紹長安的名流,其他的朋友,也都來親近李白。
在驪山,玉真公主於見皇帝時,建議召李白到溫泉宮,皇帝欣然接受,今年,皇帝將會在溫泉宮留一個月以上,那是楊玉環建議的,她以為天下太平無事,天氣初寒,都城中既沒有特別事故,留宰相在那邊照料足夠了,何必只住十多天就回城內?再者,楊玉環以為,自都城到驪山,七十里路程,快馬不消兩個時辰就可以趕到,大臣有事上山,也極為方便。
這樣,皇帝就改變了往年的習慣。
李白是在鬥雞場中接到皇帝的詔命的——開元二十年以後,長安的社會風習因富庶而趨向奢靡了,有各式各樣的娛樂興起,鬥雞和踢毽,成了時髦的玩意,鬥雞,更是一種令人狂熱的賭博。
李白在長安社中看鬥雞——他雖然見過了皇帝,但並未安排職位,只是,他已住入了皇家延攬四方賢達的賓館,皇帝去了驪山,他忙於酬酢,也忙於遊樂。
在鬥雞中,他得到通知,那已是下午了,李白問明瞭情況,次日,他自宮廷的廄中借到一匹馬,由一名內侍和兩名吏人陪著他赴驪山——那是北風怒號、長安城十一月的寒天。
他到驪山,被安頓在學士院中。
次日午前,他被召見了——這回的情形比之在便殿初見時更加親切,皇帝在溫泉宮是度假的,一切儀制都較在長安城中為隨便,皇帝召見他,談了國家大事,也談了各地的民情風俗,李白多年來遊歷四方,聞見很多,再者,他在巴蜀時,因為家族中和胡人有商業往來,李白少年時會講吐蕃話,也學過吐蕃文,他為皇帝講了一些巴蜀地區的邊境情形。
之後,皇帝留他午餐。
這是宮廷內宴,楊玉環和玉真公主都出席了,其餘,有賀知章和太子右贊善大夫楊慎矜與幾位宮廷官員在,朝廷外臣,通常不參與這種宴會的。
玉真公主和李白是舊識,有她在場,氣氛更加輕鬆,樂班唱奏了李白的作品。
那是宮宴,在進食時,李白脫了外鞋,上暖閣席墊上而坐,皇帝和他的坐次很近,曾親手調羹,賜李白食——對一名布衣,皇帝御手賜羹,自然是非常的榮寵。
這一頓午飯,確定了李白在宮廷中的地位,但是,這是宮廷,不是朝廷——皇帝於稍後命以李白供奉翰林,為翰林學士。這是很清高和優越的職位,但不是官。通常,翰林學士是差使,以本官兼差的,但凡能兼有翰林學士的官員,幾乎必然會飛黃騰達的。而李白的得到這一差使而不派實職,一方面可以說是皇帝對他的重視,同時,也由於他是平民,驟然入仕,很不容易擔任官職。在理論上,如李白那樣以布衣奉詔,如派他官職,至多是八品級之內。而翰林學士,有正五品官,甚至還有四品的官員。做一個時期空頭翰林,再出來,就可以由差使轉職而取得較高階官位。
(按:稍後期,白居易入翰林,同時六位翰林學士,有五人拜相,只有白居易一人未曾拜相,由此可見翰林學士的地位特殊。)(附記:世傳李白曾命高力士為他脫靴,在唐代人就有此傳說,後來又加上李白令楊貴妃磨墨而“醉草答蕃書”,那都是完全不可靠的,包括楊貴妃騎馬,高力士執轡在內,都是胡說。李白自到長安至離開,楊貴妃尚未冊封為貴妃;再者,高力士的官職是:左監門大將軍,知內侍省。內侍省監二人為從三品,高力士於開元元年為右監門將軍,知內侍省事,那時,因太宗皇帝立法,內侍省不得置三品官,知內侍省只有四品,但監門將軍則為從三品級。其後,高力士進為左監門大將軍,官階為正三品,和宰相及尚書一樣高的官階。而內侍省屬下就有六個局,依編制有官品的內侍凡一千六百九十六人,最低階或白身者有三千之眾,高力士即使對皇帝,也不必執奴僕之役的,他有自己的辦公廳和府邸。李白絕無可能命高力士為之脫靴,即使要命也命不著,因為凡需要脫鞋子而入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