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3/4頁)
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一生好強,自然不甘心之前高麗的失敗,先後於貞觀二十一年(647年)三月和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二月再派大軍攻打高麗,均是無功而還。
當時后妃中有充容(九嬪之一)徐惠上疏諫道:“以有盡之農功,填無窮之巨浪;圖未獲之他眾,喪已成之我軍,昔秦皇併吞六國,反速危亡之基,晉武奄有三方,翻成覆敗之業;豈非矜功恃大,棄德輕邦,圖利忘危,肆情縱慾之所致乎!是知地廣非常安之術,人勞乃易亂之源也。”可見當時多次征伐高麗已經是舉國關注,連後宮嬪妃都忍不住為此事進諫。重臣房玄齡臨死前,請求李世民放棄攻打高麗,他也沒有答應其最後的遺願。
正當帝國皇帝下令砍伐巨木造船、準備從海路攻打高麗時,他自己的病情卻日益沉重。李世民以最大的勇氣和最頑強的意志抵擋著病痛的一次次襲擊,但挫敗感依舊不可避免。他終於明白過來,在他有生之年,恐怕再也無法解決高麗問題。他不由得將目光投向太子李治,面對這個性情懦弱的繼承人,他實在不敢抱太高的期望。
盛唐130年…明君無肖子1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有名的英主,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打天下和治理天下取得雙重成功的帝王,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時人和後世無不稱道有加。然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再英武的帝王,也有自己的難處,李世民在位期間,久久陷於廢立太子的煩惱。
李世民皇后長孫無垢生有三子:長子李承乾,因生於長安承乾殿而得名;四子李泰,封魏王;九子李治,封晉王,即後來的唐高宗。李承乾為嫡長子,按照封建宗法制立嫡以長的原則,他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人選。因此李世民一登基就將其立為太子,時年八歲。
李承乾小時候聰敏伶俐,深得李世民喜愛。但他地位尊貴,長年養尊處優,逐漸養成了*不羈的性格。李承乾非常喜歡胡風,他自己也講突厥語,穿突厥的服飾,還特別挑選了一些面貌像突厥人的侍從,以五人為一個部落,全部打扮成突厥人的樣子,放牧打獵,以此為戲。李承乾還說:“有朝一日我統治國家,一定要率數萬騎兵,到金城(今甘肅蘭州)以西打獵,然後把頭髮解開(漢人束髮),去當突厥人。如果阿史那思摩(突厥阿史那部酋長)給我一個將軍當,我一定不會比別人幹得差。” 身為唐朝太子,竟然表示要在登基後去突厥當將軍。這樣不合身份的話自然引起了李世民的惱怒。李承乾還喜歡玩搏殺,將身邊衛士分成兩隊,命雙方互相廝殺,不少衛士因此而喪命。
真正令父子關係轉變的是稱心事件。稱心是一名十餘歲的太常樂童,容貌俊秀,能歌善舞,很得李承乾喜愛。二人甚至同起同臥,弄得滿城風雨。李世民知道後,立即殺了稱心。李承乾雖然表面不敢發作,但卻懷疑是魏王李泰告發了自己,開始懷恨李泰,不但稱病不朝,還專門為稱心塑像焚香祭拜。東宮侍從官于志寧、張玄素等經常規諫,但李承乾不但毫不悔改,還派遣親信紇幹承基前去刺殺于志寧。當時于志寧正居喪守節,紇幹承基一時良心發現,動了惻隱之心,沒有忍心下手,于志寧才逃過一難。
太子行徑如此荒唐無恥,加上因患足疾導致腳跛,行走艱難,有失體面,逐漸失去了李世民的寵愛。而四子魏王李泰富於文才,善作文章,又好賢接士,自小深得李世民喜愛。兩個兒子一比照,高低立分。貞觀十年(636年),李世民分封了子弟十七人為王,除五人因年幼暫不赴任外,其餘十二人均下詔遷任諸州都督。魏王李泰任相州(今河南安陽)都督,按理該到相州赴任。李世民卻下令魏王李泰“不之官”,由張亮代行其都督職權。李世民刻意將李泰留在身邊,而朝廷每月供給魏王府的料物不僅超過其他諸王,也遠遠超過了太子。種種情形,立即被有心人認為是帝國皇帝有意立李泰為太子的前兆。
儘管天下風傳李世民有廢立之心,但李世民考慮得更為周全,他知道太子關係國本,不可輕易廢立。為了消除謠言,貞觀十六年(642年)九月,李世民任命最信任的魏徵為太子太師,負責輔佐李承乾,以示天下無廢立之心。 。 想看書來
盛唐130年…明君無肖子2
然而,魏徵卻在次年正月病危。李世民十分著急,派遣使者問候,並賜給藥餌,又派中郎將李安儼睡在魏徵家中,隨時稟報一切。聽說魏徵康復無望後,李世民親自率太子李承乾到魏徵家中問候,當面安慰魏徵,許諾要將衡山公主(後改封新城公主)嫁給魏徵的兒子魏叔玉。衡山公主為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為嫡公主,地位尊貴。李世民指著衡山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