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頁)
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放火燒山,牢底坐穿。(玩火自焚,而且牢房裡沒火柴)
橫臥鐵軌,不死也要負上法律責任。(果然是嚇鬼用的)
搶劫警車是違法的!(這就不僅是嚇鬼了,還自己嚇自己)
武裝抗稅是非法行為。(給自己壯膽兒)
私設路障違法,攔路搶劫判刑。(普法教育的廢話)
偷稅漏稅,來世罰做尼姑。(詛咒式)
不怕死的就到十八里鄉來作案!(簡直就是空城計)
堅決打擊挑腳筋。(具體指出了可怕的罪行特徵)
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彙分析
如今,一切都要被冠以“新”。“新問題”、“新時代”、“新事物”、“新情況”、“新經驗”、“新模式”、“新現象”、“新思潮”、“新寫實”、“新權威主義”、“新左派”、“新農村”、“新新人類”。這些“新”真是“中國特色”。
而更多的中國特色體現在新創詞彙上。這些新詞彙的創造完全可以和網語(在後面有專門論述)相媲美,那麼我們又何必要反對網語呢。
“大話”、“戲說”、“Q版”、“非典型”,目前是形容各種人生事物和文藝物件的流行性定語。“大話” 、“戲說”起於對港臺一些影視作品的定位。“Q版”則是從QQ開始的,是即時性網路創作作品的一個標籤。而“非典型”來自二○○三年肆虐中國的“非典型性肺炎”,從此“非典型”愛情、“非典型”生活、“非典型”小資在病毒消失後逐漸盛行。
當年的白話文運動將口語當中的白話應用到書面,使得引進西方科學技術時能方便、明白地陳述、引用。此後,每當社會出現大動盪,也要殃及漢語,新詞不斷。到如今“海龜”曬成了“海帶”,便是白話文運動繼續深化的物證。
二、符號話語(4)
創造新詞,意味著我們對傳統語言不滿,傳統漢語不能表現我們要說的東西。看看中文版的《存在與虛無》,翻譯家在詮釋薩特的哲學術語時可謂是翻遍了道家典籍,可能是因為他覺得存在主義和老莊近似吧。但從翻譯的效果來看,還是相當拗口,可以想見翻譯家在意譯時那副痛苦的表情。想想如果漢語足夠豐富,是否能輕鬆一些呢。
以前中國管“失業”不叫“失業”,叫“待業”。既然是待業而不失業,那就沒有所謂的“失業率”了。現在還不叫“失業”,叫“下崗”。於是就有了和“待業”相呼應的“再就業”,就像把“遣返”改成“勸返”。“轉制—買斷—下崗—再就業”,一連串的大喘氣,都是為國企解困而製造出的新詞彙。
中國社會每當處在轉型期都會出現詞彙緊缺的情況,洋務運動、“五四”、“文革”、改革開放,於是大量的翻譯家、學者、留學生和商家、政客就投身其中,為豐富民族語言出把子力氣。現在,又多了網路和媒體的貢獻。
要論啥是中國特色,其實從具有中國特色的檔案中就能覓出一二。看看那些開始還羞澀地帶著引號、後來就大膽地摘掉引號的詞語,中國特色真是呼之欲出。所以只要這些詞語在中國,特色就不會褪色,而任何新詞彙都只會為其增色。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在我所受的唯物主義教育當中,最著名的一句莫過於“×××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了。它也幾乎成了人們的口頭禪,不時縈繞在我的耳畔。一到無法解決現實問題的時候,就會祭出“XXX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
北京胡同的繁榮、衰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樓市不是唱衰的,客觀的東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房價的下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依法行政反映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有企業就有企業文化,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價值迴歸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牛市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專家:結構因素決定房價虛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此外還有,中國足球之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這XXX也是SEX(性)的隱晦標誌。所以,SEX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靠,美女愛大款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我們在中學所受的哲學教育可憐巴巴的,於是,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需要採取某種哲學態度去觀察和判斷時,我們就茫然若失、自我罔存了。除了條件反射般或追憶似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