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頁)
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認為,由於《聖經》規定了人命定永遠是上帝的孩子,所以人類也就放棄了長大的理想而對遊戲人生充滿了興趣。電腦遊戲之一就是看誰在網上能先破壞別人的機器而又使自己完好無損。
我覺得如果電腦沒有病毒的話,就像一九七七年以前,它還真很像件完美的工藝品。但當病毒出現了,二千年問題也發生了,我感覺電腦就真的成了一件藝術品了。
病毒就是雕刻家手中的刻刀,病毒就是瓷窯裡的熊熊烈焰。病毒是霜,是雪,是虛擬的世界裡那無法抗拒和消滅的自然災難。
這就是人類所創造出的產品,它反過來給人類提出了新的問題,就像原子彈、空氣汙染、旱澇、戰爭。可以說,電腦病毒也是人類得以不斷進化發展的非常規動因。
D。數字意味著可以任意存取,可以隨便切割,可以全部刪除,可以瞬間複製,可以打亂重來,可以壓縮釋放,可以量化社會的個性。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網路(4)
數字跳躍了綿延的歷史。我們聽磁帶上的歌曲,必須一首首地聽,一首首地過帶。而在數字式光碟上,可以瞬間從當下跳到其他任何一首上。這件事雖很小,卻引出了我們閱讀歷史的新方式。
因特網中使用的超文字傳輸協議,是對我們日常閱讀方式的反動。在日常閱讀中,書的句子、段落、章節、頁碼的順序都由作者決定,讀者是被動閱讀的。而按照超文字方式做網上瀏覽,卻能完全脫離三維物理世界的束縛,利用一組###指標,你可以選擇某一部分並將其引申。整個文字結構乃至多媒體系統彷彿一個宇宙,任何一個星球般的資訊分子都能與其他事物用引力相連,就像典故的手法擴充套件了詩意的時空。
我們那麼輕易那麼流暢地開啟著觀念中的觀念、思想裡的思想、藝術中的藝術、慾望裡的慾望。我們超越了“我注古人”抑或“古人注我”的星形歷史抽象,達到無限###的菩提境界。數字教會我們新的思考方法,也許因此我們將不再以為我們的歷史是如此沉重。
在數字時代,模擬時代那千手千眼的觀音變成了千網萬站的利維坦,而一切模擬的歷史、財富、文化都將轉變為數字,從而成為共生的簇群。數字的空間融化了模擬的時間。所有地球上的民族、種族、群落都超越了歷史的羈絆,因特網與數字為人類找到了相互交流的世界性語言。
因特網不再面向連線,也就是說,人與人、站點與站點之間不再有必然的聯絡。根據網際網路協議的原理,一個網路個體欲訪問另一個,需先發出探詢對方的資訊,待對方作答確認後方可進入。這就意味著,每個個體的權利是一樣的,都有獨立的個性。他們共享著寬頻、軟體、資訊,分擔著費用、事故、病毒,文質彬彬地各取所需。
資訊是全方位發散的財富,其普天同照的程度甚至超過了太陽。只有資訊社會才能真正地實現平等。珠光寶氣已變得俗氣昭昭,資訊社會自有它的資訊貴族。他們比精神貴族更關注現實,比皇家貴族更具號召力,比明星貴族更有活力。哲學所上下求索的、藝術所苦思冥想的關乎生存的問題,都將在網路時代得到最可操作的解決。
虛擬的必將落地為現實
我不妨先來作一個假設,就是:
所有在虛擬網路上實現的東西,都將落地為現實。
這麼一說,感覺挺激動,似乎現實就在屏風後面等著我呢。
其實,現實最怕的,莫過於虛擬的現實。後者是即將的現實,新鮮的現實。
還是讓我來如數家珍,抖摟些例子來吧。
1。網路電話(IP電話)
現在的電話資費(尤其是長途)已經相對便宜多了,原因就在於網路電話的衝擊。最早還有電信告網路電話經營者的案子,後來法官同情被告(可能法官就用網路電話),結果電信沒贏。
2。虛擬社群
原來,大家只是在網上玩玩,即使下線見面也多是恐龍青蛙之類,就少了這樣的興致。直到後來有了互動社群,一見面就是一群群的,難免裡面有些非恐龍青蛙的漂亮哥哥妹妹的,漸漸地就有了興趣和熱情。像奧一網社群,經常組織上千人的線下聚會。也搭著深圳那地方的人好這一口兒,果然是特區。
幣(虛擬貨幣)
Q幣是騰訊公司發明的,可以用人民幣購買,1元兌換1個Q幣。買來後,Q幣是用來支付騰訊基於QQ系統所提供的各類服務的費用的。因而就是一種典型的虛擬貨幣。由於QQ在中國的風靡,使得Q幣具備了一定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