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標準普爾500股票的收益水平,不太可能會像80年代那樣超出平均收益水平。
此言一出,有人驚呼從來不預測股市的巴菲特也開始預言股市了,可是巴菲特卻不這麼認為。他說,這和市場預測完全無關。80年代權益資本收益的增加,的確超過了歷史趨勢,但其原因主要在於公司稅率較低,財務槓桿發生了戲劇性增加。
不難看出,這是巴菲特根據宏觀經濟執行規律作出的預言。為此,他在1979年發表文章提醒投資者:“你在股市上為興高采烈的輿論支付了一個非常高的價格!”他認為,股票市場即使會長期高估或低估股票的內在價值,股價也不可能無限期地背離公司基本情況,因為經濟執行是有它的內在規律的。
所以,巴菲特投資股票時從來不看當時的市場行情變動情況。即使股票價格較高、很多投資者望而卻步時,只要他覺得股價仍然遠遠低於其內在價值、仍然具有吸引力,就依然會照買不誤。
【投資心法】從理性投資角度看,買入股票的時機除了看股價絕對值高低,更要根據公司本身執行規律來決定。只要股價大大低於內在價值就可以買進,即使股指較高也沒關係。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當管理層聰明而又精明時
不必等到企業降至谷底再去購買它的股票。所選企業股票的售價要低於你所認為的它的價值,並且企業要由誠實而有能力的人經營。但是,你若能以低於企業目前所值的價錢買進它的股份,你對它的管理有信心,同時你又買進了一批類似於該企業的股份,那你賺錢就指日可待了。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投資策略】
巴菲特認為,如果你考察到一家公司的管理層“聰明而精明”,並且這時候的股價又低於其價值,雖然這時的股價還沒有到底,你也可以買入這隻股票了。
巴菲特投資股票時很看重這一點。他說,你把全部投資交給這家公司,實際上就是交給這家公司的管理層來經營管理,當然會希望他們用好每一分錢,為你創造應有回報。
瞭解公司管理層是從瞭解這隻股票以及所在行業開始的。例如,巴菲特投資華盛頓郵報時,他對媒體的瞭解早在13歲就開始了。
當時,他的父親在國會工作,巴菲特做起了送報生。他送的報紙就兩張,一張是《華盛頓郵報》,另一張是《時代先鋒報》。所以他後來總是開玩笑說,早在他的老師格雷厄姆買下《時代先鋒報》之前,他就已經“併購”這兩張報紙了。
這一段歷史,使得巴菲特對媒體傳播有了非常深的瞭解。由於《華盛頓郵報》經常報道《新聞週刊》的主要業績,使得巴菲特根據相關報道和自己的經驗,確信《新聞週刊》的業績一貫優良,認為這是一家可以預測其未來的股票。
基於對媒體的瞭解,巴菲特後來也非常關心首都/美國廣播公司。這是一家創辦於1954年的企業,在之後的30年間,董事長托馬斯·墨菲先後從事過30多次廣播及出版收購行動。巴菲特非常佩服以他為首的公司管理層,憑著這一點,他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大量購買首都/美國廣播公司的股票。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巴菲特堅持過去的一貫標準,是不會收購這隻股票的。因為巴菲特從墨菲手中買入的股票價格偏高,股價高達美元,這個價格可不便宜。如果按照格雷厄姆的公式測算,這隻股票的內在價值摺合股價後應該在每股203美元左右,兩者已經非常接近了。
所以,當巴菲特斥巨資收購首都/美國廣播公司股票時,業內人士紛紛表示震驚,看不懂巴菲特為什麼要這樣做。要知道,他過去的一貫做法是,購買股票的價格要低於公司內在價值的2/3。
更讓業內人士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即使在1987年10月美國股市大跌期間,巴菲特手中基本上只剩下3只股票時,其中就有首都/美國廣播公司的股票,而且它所佔的投資份額最大。當時他持有的這3只股票分別是:首都/美國廣播公司價值10億美元,佔投資組合的50%;政府僱員保險公司價值億美元,佔投資組合的3%;華盛頓郵報價值億美元,佔投資組合的。
對此,巴菲特承認,在對待首都/美國廣播公司股票投資上,他確實違反了過去一貫的收購風格,而且是冒了風險的。之所以他對過去的收購風格作了“折中”,主要是出於這樣一種特別考慮,那就是為了該公司“聰明而精明”的管理層而投資的。當然,此外還有另一個因素,那就是他對媒體行業的透徹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