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整個社會上層而言,反對派的聲音就成了“公論”,因而保守派對王安石無視這一“公論”表示憤慨並不奇怪。對於保守派來說,他們無法想象像王安石這樣的“階級異己分子”為什麼會背叛本階級,置本階級的利益和呼聲於不顧,因而只能以“不近人情”、“執拗”等言辭來形容他。其實王安石比他們想得更遠,他考慮的是國家的整體的、長遠的利益,為此暫時犧牲一點上層階級的利益、讓貧困至極的下層百姓稍得一點好處在他看來是完全應當的。從全域性的角度來考慮,從人數更多的下層百姓的利益來考慮,保守派的所謂“公論”就名不副實了,既不公正,也不代表主流和多數。保守派之所以根本不這麼認為,是由他們狹隘的階級立場決定的,因為在保守派的心目中,下層百姓根本就不值得尊重,他們的意見完全沒有必要聽取,是真正的“流俗之言”。由於社會下層沒有發言權,缺乏代言人,他們的聲音就無法反映到上面,因而代表少數的“異論”卻成了“公論”,只有王安石這樣目光遠大、個性剛強、體恤下情的大政治家才會不為所動,以力戰流俗為己任,雖然未獲最終的成功,但其精神和勇氣還是不可抹殺的。
從王安石不畏艱險、不懼困難、不怕壓力,“必欲力戰天下之人(流俗之輩),與之一決勝負”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中,可以看到他堅強的個性、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人格魅力,這也是永遠值得後人效法和敬仰的。
遺恨千古(1)
王安石變法,其指導思想是正確的,目標是明確的,法令措施是可行的,推行步驟也比較適當,效果也很明顯,但由於種種原因,還是避免不了最終失敗的命運,令人扼腕嘆息。
總結其最終失敗的原因,探討其變法的得失,在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變法派的政治基礎比較薄弱,無法形成一股強大而持久的政治力量,這恐怕是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
比較普遍的觀點是,王安石是中小地主和自耕農的代表,這未免帶有過去階級分析的痕跡。其實如果按階級成分來說,王安石“無田園以託一日之命”,算是標準的貧下中農,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徹底的工薪階層,以薄俸養家餬口。儘管王安石經常為社會中下層說話,但也不能說他就是中下層的代表,他其實代表的是國家利益和每個階層的合法、合理、長久的利益。
當時的情況是整個社會貧富懸殊,或者說是兩頭小、中間大,即朝廷與下層百姓掌握的財富份額不大,都是收不抵支,而上層官僚與地主豪商則相對過富,他們收入較高,承擔的責任卻很少,因而盈餘較多。而且他們的收入大多帶有不合法的成分。上層官僚俸祿並不高,其收入大半來自貪汙受賄或兼營他業,總之大都是憑藉特權得來的;大地主與豪商要麼與官僚一身二任,要麼與官府相互勾結,其收入中靠正當經營獲得的部分不多,靠剝削、侵吞、逃稅等不正當手段得來的收入佔去大半。這部分人收入高,又有特權,該承受的負擔又大都轉移到下層身上,因而支出相對較少,是整個社會最富裕的階層,也是最為保守、最缺乏進取心、最害怕改革的一個階層。
面對國家積貧積弱、社會負擔嚴重不均的現狀,王安石採取的是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是注重效率,依靠發展生產來增加社會財富,使整個社會都受益;二是注重公平,抑制兼併,限制壟斷,減少上層特權階級的不合理利益。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不注重公平,不限制特權階層的非法利益,就無法調動下層百姓勞動生產的積極性,也無法籌備發展生產需要的資金,同時也不能給中下層官吏增發俸祿,不能澄清吏治、減少貪汙;不努力發展生產,使財富總量大幅度增加,就只能糾纏在分配上,加劇上下之間的矛盾,而下層只能是受害者,得到較小的一塊蛋糕,無法得到真正的公平,一旦矛盾徹底激化,就可能爆發社會###,貧富上下都會遭殃,誰也得不到公平,而最倒黴的其實還是窮人。因此從長久來看,變法對國家有利,就是對所有的社會階層都有利,富豪階層也不例外,而他們事實上還是最根本的獲利者。
改革肯定會暫時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對於可能會遭遇到特權階層的反對,王安石和神宗都是有心理準備的,但特權階層的反抗如此激烈,如此不顧大局,則是變法派始料未及的。
神宗在變法方面有時甚至比王安石還要激進,他很清楚變法的目的就是改變負擔不均的現狀,增加朝廷收入,而下層負擔已經很重,且貧寒已極,沒什麼油水可颳了,因此目標只能是對準上層富戶。在神宗與文彥博的對話中,明確